嚼着排骨,察觉到颜烛的脸色不太好,问道:“怎么了?”
颜烛神情复杂,他放下筷子,心疼地抱住茯苓。
“怎么了?”茯苓拍了拍颜烛的后背,把下巴抵在他的肩头,去蹭他的脸,“你不喜欢这个糖醋排骨的味道吗?”
颜烛不说话。
茯苓靠在他怀里,轻声道:“我真没事,能和你在一起,我就很开心了。”
结果这饭颜烛没能吃几口,有大臣要面圣,颜烛匆匆扒了两口饭,又走了。
颜烛坐在御书房里,看着递上来奏章,揉了揉眉心,道:“朝廷派大臣驻守西北都护府,但还缺一个制得住柔然十六部的人,此人绝不能对朝廷有二心,众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
御书房中的大臣都低着头,一时沉默。
身穿二品官服的丁淮上前一步,道:“微臣认为有个人可以胜任。”
原本的户部尚书是二皇子的人,丁淮因为有战功,得以名正言顺的取而代之。
颜烛道:“丁爱卿不妨说说看?”
“谷浑宇,谷浑泓死后,谷浑氏在十六部中仍旧影响不小,谷浑宇是这一脉首领唯一的后人,又是纥奚成的外甥,”丁淮道,“而且他还是叶元帅的徒弟,此人我接触过,虽还是个孩童,心性品行都不错,叶元帅与他有师徒之情,还救过他的命,他不会有谋反之心的。”
吏部尚书不赞同道:“但他始终是个胡人,现在不会谋反,焉知以后不会?”
丁淮道:“当然要是胡人,不是胡人柔然十六部会听命于他吗?”
礼部尚书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他听从叶元帅,但叶元帅也出自柔然,万一日后……”
丁淮立即道:“张大人慎言!叶元帅此次领兵西北,大败柔然,你我此刻才能好好的站在这里,莫要让忠臣良将寒了心!”
颜烛斩钉截铁道:“叶悠绝不会谋反。”
“是微臣失言了,”礼部尚书拱手道,“但历来武将掌兵,容易功高过主……”
“不必多言,朕心里有数,”颜烛打断道:“谷浑宇很合适,此事就这么定了,尽快拟个章程送上来。”
“是。”
众人散了,唯有胡文佑还站在原地,道:“微臣还有一事。”
胡家是原来皇后的娘家,胡文佑就是颜烛的表弟,胡丞相的儿子,完完全全的自己人。
颜烛的面色稍缓,道:“胡爱卿但说无妨。”
胡文佑道:“登基大典已经准备就绪,但祭祀先祖还差至关重要的一环。”
颜烛问道:“还差什么?”
胡文佑答道:“还差一位皇后。”
颜烛的脸色当下沉了下来:“朕如今没有立后的打算。”
“陛下不可能永远不立后,”胡文佑面不改色道:“不如早立下来,也好有所稳固。”
颜烛冷声道:“稳固?稳固什么?你们想要朕娶谁?”
“陛下的师妹,槐山派掌门之女,韩月琴。”
颜烛呵斥道:“荒谬!她是颜蛟的表妹!”
“但槐山派势大,此前又吞并了川穹门,若是得了这个助力,不仅能稳住韩家,还能让陛下稳住江湖,可谓一箭双雕,”胡文佑平静道,“而且韩月琴是陛下的师妹,她的心向着陛下,之前还给霍山派通风报信,韩斌让二皇子寒了心,他只有这么一个视若珍宝的女儿,今后也只能帮着陛下。”
颜烛坐在靠在椅子上,一字一句道:“朕不会娶她的。”
胡文佑跪在地上道:“望陛下三思。”
颜烛道:“不必再提,祭祀大典上朕一个人就够了。”
胡文佑道:“可此前从来没有这个先例……”
颜烛道:“那就朕就当这第一例。”
胡文佑依旧跪着不肯起身。
颜烛沉默片刻,道:“来人,送胡大人回府。”
胡文佑不过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侍卫轻而易举的就把他架了起来。
胡文佑挣扎道:“微臣即便出了宫,也要跪在金銮殿外,求陛下三思!”
“罢了,你且在此处跪着吧。”
颜烛翻看折子,好几本都是让他快点立后的,他有些烦躁地把这些奏章合起来,都扔到一旁。
“李忠。”
李忠应声进来:“臣在。”
颜烛道:“过几日续修玉牒,把二皇子和四皇子除去,将叶元帅的名字加上。”
胡文佑抬头,惊愕道:“陛下,玉牒向来只记载宗室,不记载宗室之外的功臣……”
“朕什么时候说把他当功臣来记了?”颜烛道,“他的名字和朕记在一起。”
李忠早知其中缘由,垂首应道:“是。”
“玉牒上有名,朕给了一个交代,今后不许再有人拿祭祀大典说事。”颜烛道,“胡大人请回吧。”
胡文佑难以置信地睁大眼:“陛下,这恐怕不妥,陛下!”
颜烛淡淡道:“来人,送胡大人回府。”
两个侍卫进来,干净利落地把胡文佑架走了。
胡文佑被架着,口中仍不断道:“陛下,这不妥啊!陛下三思!陛下……”
颜烛头疼地靠在椅背上,问道:“槐山派那边怎么说?”
李忠道:“韩斌说,若是您肯娶韩月琴,就把韩贵妃和四皇子送来。”
“怎么,槐山派还想再出一个韩贵妃?”颜烛冷笑道:“不愿意自己过来,且让他们等着瞧吧。”
御书房这边热闹,茯苓在寝
颜烛神情复杂,他放下筷子,心疼地抱住茯苓。
“怎么了?”茯苓拍了拍颜烛的后背,把下巴抵在他的肩头,去蹭他的脸,“你不喜欢这个糖醋排骨的味道吗?”
颜烛不说话。
茯苓靠在他怀里,轻声道:“我真没事,能和你在一起,我就很开心了。”
结果这饭颜烛没能吃几口,有大臣要面圣,颜烛匆匆扒了两口饭,又走了。
颜烛坐在御书房里,看着递上来奏章,揉了揉眉心,道:“朝廷派大臣驻守西北都护府,但还缺一个制得住柔然十六部的人,此人绝不能对朝廷有二心,众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
御书房中的大臣都低着头,一时沉默。
身穿二品官服的丁淮上前一步,道:“微臣认为有个人可以胜任。”
原本的户部尚书是二皇子的人,丁淮因为有战功,得以名正言顺的取而代之。
颜烛道:“丁爱卿不妨说说看?”
“谷浑宇,谷浑泓死后,谷浑氏在十六部中仍旧影响不小,谷浑宇是这一脉首领唯一的后人,又是纥奚成的外甥,”丁淮道,“而且他还是叶元帅的徒弟,此人我接触过,虽还是个孩童,心性品行都不错,叶元帅与他有师徒之情,还救过他的命,他不会有谋反之心的。”
吏部尚书不赞同道:“但他始终是个胡人,现在不会谋反,焉知以后不会?”
丁淮道:“当然要是胡人,不是胡人柔然十六部会听命于他吗?”
礼部尚书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他听从叶元帅,但叶元帅也出自柔然,万一日后……”
丁淮立即道:“张大人慎言!叶元帅此次领兵西北,大败柔然,你我此刻才能好好的站在这里,莫要让忠臣良将寒了心!”
颜烛斩钉截铁道:“叶悠绝不会谋反。”
“是微臣失言了,”礼部尚书拱手道,“但历来武将掌兵,容易功高过主……”
“不必多言,朕心里有数,”颜烛打断道:“谷浑宇很合适,此事就这么定了,尽快拟个章程送上来。”
“是。”
众人散了,唯有胡文佑还站在原地,道:“微臣还有一事。”
胡家是原来皇后的娘家,胡文佑就是颜烛的表弟,胡丞相的儿子,完完全全的自己人。
颜烛的面色稍缓,道:“胡爱卿但说无妨。”
胡文佑道:“登基大典已经准备就绪,但祭祀先祖还差至关重要的一环。”
颜烛问道:“还差什么?”
胡文佑答道:“还差一位皇后。”
颜烛的脸色当下沉了下来:“朕如今没有立后的打算。”
“陛下不可能永远不立后,”胡文佑面不改色道:“不如早立下来,也好有所稳固。”
颜烛冷声道:“稳固?稳固什么?你们想要朕娶谁?”
“陛下的师妹,槐山派掌门之女,韩月琴。”
颜烛呵斥道:“荒谬!她是颜蛟的表妹!”
“但槐山派势大,此前又吞并了川穹门,若是得了这个助力,不仅能稳住韩家,还能让陛下稳住江湖,可谓一箭双雕,”胡文佑平静道,“而且韩月琴是陛下的师妹,她的心向着陛下,之前还给霍山派通风报信,韩斌让二皇子寒了心,他只有这么一个视若珍宝的女儿,今后也只能帮着陛下。”
颜烛坐在靠在椅子上,一字一句道:“朕不会娶她的。”
胡文佑跪在地上道:“望陛下三思。”
颜烛道:“不必再提,祭祀大典上朕一个人就够了。”
胡文佑道:“可此前从来没有这个先例……”
颜烛道:“那就朕就当这第一例。”
胡文佑依旧跪着不肯起身。
颜烛沉默片刻,道:“来人,送胡大人回府。”
胡文佑不过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侍卫轻而易举的就把他架了起来。
胡文佑挣扎道:“微臣即便出了宫,也要跪在金銮殿外,求陛下三思!”
“罢了,你且在此处跪着吧。”
颜烛翻看折子,好几本都是让他快点立后的,他有些烦躁地把这些奏章合起来,都扔到一旁。
“李忠。”
李忠应声进来:“臣在。”
颜烛道:“过几日续修玉牒,把二皇子和四皇子除去,将叶元帅的名字加上。”
胡文佑抬头,惊愕道:“陛下,玉牒向来只记载宗室,不记载宗室之外的功臣……”
“朕什么时候说把他当功臣来记了?”颜烛道,“他的名字和朕记在一起。”
李忠早知其中缘由,垂首应道:“是。”
“玉牒上有名,朕给了一个交代,今后不许再有人拿祭祀大典说事。”颜烛道,“胡大人请回吧。”
胡文佑难以置信地睁大眼:“陛下,这恐怕不妥,陛下!”
颜烛淡淡道:“来人,送胡大人回府。”
两个侍卫进来,干净利落地把胡文佑架走了。
胡文佑被架着,口中仍不断道:“陛下,这不妥啊!陛下三思!陛下……”
颜烛头疼地靠在椅背上,问道:“槐山派那边怎么说?”
李忠道:“韩斌说,若是您肯娶韩月琴,就把韩贵妃和四皇子送来。”
“怎么,槐山派还想再出一个韩贵妃?”颜烛冷笑道:“不愿意自己过来,且让他们等着瞧吧。”
御书房这边热闹,茯苓在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