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回来的迹象,先处理一下旁的事也行。
明察出去不多时,就带了一个人进来,正是李束。
李束出使洛国的时候,因为在洛人面前作出的那番气度,还曾使卞有离颇为感慨。今日一来,却和那时天壤之别。
只见他一身扑满尘土的衣服,本就是土黄颜色,更显得寒碜。更别提袖子上,衣摆上还尽是被不知是什么东西划破的破洞,整个人就像刚从饥荒区跑出来,根本看不出他是来自都城。
阮羲一见他这副模样,大吃一惊就要问话。李束却不等他开口,直接往前一扑跪倒在地,凄声喊道:“王上,都城——乱了啊!”
阮羲原本打算问他的话堪堪一停,顿了顿,才道:“你说什么?”
李束跪在地上,抬头看着阮羲,声音悲戚:“王上,禁军包围了太傅府、江府和王宫,还有好多大人的府邸。江大人传信给臣,让臣火速来请王上回去。”
“太傅和江延?”
阮羲一下站了起来,疾步走到李束身前扶他起来:“可是真的?你来时,状况如何了?”
琼宁竟然乱了,这个情况他确实没预料到,可细想起来,倒也不算意外。
以林相国的性情,阮羲不在,禁军自然服从丰将军和江延。加上江延其实一直没怎么和禁军接触,平时也不号令他们,威慑力不足,此时又事出紧急,那半数禁军叫不动也不足为奇。
如此绝佳的机会,换作任何人大概也不会放过吧?
若无阮羲在琼宁,那禁军就基本归林忠实控制了。为了琼宁官员和王城安稳,阮羲不能不回去。
李束将城中情况简明扼要地说了一遍后,阮羲很快就答应回城。只是卞有离至今未归,他十分放心不下。
明察这些天劝他都劝成习惯了,熟能生巧,一通劝慰进行得极其顺畅,说卞有离不会是那种任人欺负之人,一定是有脱身之计,需要时间罢了。
阮羲心里虽然没有多少安慰,可他又觉得明察常常跟在卞有离身边,这信心应该有几分道理。
劝完阮羲,明察的目光转回来,客气地看着李束:“李大人,江大人托你带话,可有信物?”
李束急得一拍大腿:“哪还能传信物!江大人现在根本出不来,也就是我官小,没人注意,这才趁乱跑出来,一路都还遭了不少罪。”
这话倒也没毛病,事情紧急,还要信物就有点过于慎重了,且看着李束这火急火燎的狼狈样子,应该也没什么心思找信物。
“是我莽撞,大人勿怪,”明察赶紧道歉,然后看向阮羲,“王上,禁军只有您能调动,可此时回去,是不是太过危险?”
李束闻言道:“明将军,你何不从军中调一部分兵力保护王上呢?”
阮羲马上就要拒绝,因为卞有离还没回来,万一用得着人呢?
明察却比他更快开口:“李大人有所不知,洛贼来势汹汹,营中没有多余兵力可调了。”
阮羲不禁一愣。
闰六和明察都回来了,带的兵也没多数返回,只有小部分还在外面守着,营中的兵力可以说相当足够。
但他想到卞有离说起明察时那份充足的信任,对明察这个睁眼说瞎话的谎言,也就予以了默认。
既然卞有离信,那他也信就是。
李束一呆:“一点都没有了吗?”
明察表情遗憾不已:“李大人,实在调不出来了,你看外头就剩几个守营门的,还都是休养的伤兵,因为去不了前线,这才留下看门。”
李束手足无措地站着,看向阮羲:“王上……这,这如何是好?”
阮羲哪能知道明察打得什么主意,马上把视线转到明察身上:“明将军觉得呢?”
明察还是一脸深深的遗憾,此刻又添了几分迟疑和焦急:“不如,李大人同王上先赶路。上将军大概不日便回,到时候营中就能有剩余兵力,我再带他们去追,这样可行吗?”
阮羲看了他一眼,点点头:“孤觉得可以。”
明察与他对视一眼,看向李束:“李大人觉得呢?”
“明将军确定,上将军不日能回来吗?”李束面带忧虑。
若回不来,没有护卫,这一路安危可就悬了。
明察声音一冷,原本和善的面色霎时宛如冻了一层冰霜:“李大人这是何意,诅咒我们将军吗?”
战场中人,对生死或许看得很开,不怕以身殉国,可对战友之死却尤其避讳。李束心知犯了忌讳,连忙告罪:“我失言了,我失言了,明将军莫恼,都依明将军所说。”
明察依旧声音冷漠:“那就请李大人再等半个时辰,军中事务繁杂,我去准备车马,怕得劳您多等一会儿。”
半个时辰?
阮羲下意识看了看明察,这个时间,未免有点长。
别说准备车马,就是准备一队精兵,也该够了。
李束只以为是惹恼了明察,因此他故意晾着自己,闻言也不敢有什么意见,只喏喏道:“明将军请便。”
明察当然不是故意晾着他们,刚出了门,他就立刻走向营队,选了自己最熟悉的一队精兵,叫来这队的将领,这般那般地吩咐了一些话。
吩咐完,明察又去了闰六的营帐,片刻后出来直奔阮羲帐子。
李束见明察进门,连忙上前:“明将军辛苦了。”
“不敢,”明察漠然答道,然后走到阮羲身前行礼,“事不宜迟,车马已妥,
明察出去不多时,就带了一个人进来,正是李束。
李束出使洛国的时候,因为在洛人面前作出的那番气度,还曾使卞有离颇为感慨。今日一来,却和那时天壤之别。
只见他一身扑满尘土的衣服,本就是土黄颜色,更显得寒碜。更别提袖子上,衣摆上还尽是被不知是什么东西划破的破洞,整个人就像刚从饥荒区跑出来,根本看不出他是来自都城。
阮羲一见他这副模样,大吃一惊就要问话。李束却不等他开口,直接往前一扑跪倒在地,凄声喊道:“王上,都城——乱了啊!”
阮羲原本打算问他的话堪堪一停,顿了顿,才道:“你说什么?”
李束跪在地上,抬头看着阮羲,声音悲戚:“王上,禁军包围了太傅府、江府和王宫,还有好多大人的府邸。江大人传信给臣,让臣火速来请王上回去。”
“太傅和江延?”
阮羲一下站了起来,疾步走到李束身前扶他起来:“可是真的?你来时,状况如何了?”
琼宁竟然乱了,这个情况他确实没预料到,可细想起来,倒也不算意外。
以林相国的性情,阮羲不在,禁军自然服从丰将军和江延。加上江延其实一直没怎么和禁军接触,平时也不号令他们,威慑力不足,此时又事出紧急,那半数禁军叫不动也不足为奇。
如此绝佳的机会,换作任何人大概也不会放过吧?
若无阮羲在琼宁,那禁军就基本归林忠实控制了。为了琼宁官员和王城安稳,阮羲不能不回去。
李束将城中情况简明扼要地说了一遍后,阮羲很快就答应回城。只是卞有离至今未归,他十分放心不下。
明察这些天劝他都劝成习惯了,熟能生巧,一通劝慰进行得极其顺畅,说卞有离不会是那种任人欺负之人,一定是有脱身之计,需要时间罢了。
阮羲心里虽然没有多少安慰,可他又觉得明察常常跟在卞有离身边,这信心应该有几分道理。
劝完阮羲,明察的目光转回来,客气地看着李束:“李大人,江大人托你带话,可有信物?”
李束急得一拍大腿:“哪还能传信物!江大人现在根本出不来,也就是我官小,没人注意,这才趁乱跑出来,一路都还遭了不少罪。”
这话倒也没毛病,事情紧急,还要信物就有点过于慎重了,且看着李束这火急火燎的狼狈样子,应该也没什么心思找信物。
“是我莽撞,大人勿怪,”明察赶紧道歉,然后看向阮羲,“王上,禁军只有您能调动,可此时回去,是不是太过危险?”
李束闻言道:“明将军,你何不从军中调一部分兵力保护王上呢?”
阮羲马上就要拒绝,因为卞有离还没回来,万一用得着人呢?
明察却比他更快开口:“李大人有所不知,洛贼来势汹汹,营中没有多余兵力可调了。”
阮羲不禁一愣。
闰六和明察都回来了,带的兵也没多数返回,只有小部分还在外面守着,营中的兵力可以说相当足够。
但他想到卞有离说起明察时那份充足的信任,对明察这个睁眼说瞎话的谎言,也就予以了默认。
既然卞有离信,那他也信就是。
李束一呆:“一点都没有了吗?”
明察表情遗憾不已:“李大人,实在调不出来了,你看外头就剩几个守营门的,还都是休养的伤兵,因为去不了前线,这才留下看门。”
李束手足无措地站着,看向阮羲:“王上……这,这如何是好?”
阮羲哪能知道明察打得什么主意,马上把视线转到明察身上:“明将军觉得呢?”
明察还是一脸深深的遗憾,此刻又添了几分迟疑和焦急:“不如,李大人同王上先赶路。上将军大概不日便回,到时候营中就能有剩余兵力,我再带他们去追,这样可行吗?”
阮羲看了他一眼,点点头:“孤觉得可以。”
明察与他对视一眼,看向李束:“李大人觉得呢?”
“明将军确定,上将军不日能回来吗?”李束面带忧虑。
若回不来,没有护卫,这一路安危可就悬了。
明察声音一冷,原本和善的面色霎时宛如冻了一层冰霜:“李大人这是何意,诅咒我们将军吗?”
战场中人,对生死或许看得很开,不怕以身殉国,可对战友之死却尤其避讳。李束心知犯了忌讳,连忙告罪:“我失言了,我失言了,明将军莫恼,都依明将军所说。”
明察依旧声音冷漠:“那就请李大人再等半个时辰,军中事务繁杂,我去准备车马,怕得劳您多等一会儿。”
半个时辰?
阮羲下意识看了看明察,这个时间,未免有点长。
别说准备车马,就是准备一队精兵,也该够了。
李束只以为是惹恼了明察,因此他故意晾着自己,闻言也不敢有什么意见,只喏喏道:“明将军请便。”
明察当然不是故意晾着他们,刚出了门,他就立刻走向营队,选了自己最熟悉的一队精兵,叫来这队的将领,这般那般地吩咐了一些话。
吩咐完,明察又去了闰六的营帐,片刻后出来直奔阮羲帐子。
李束见明察进门,连忙上前:“明将军辛苦了。”
“不敢,”明察漠然答道,然后走到阮羲身前行礼,“事不宜迟,车马已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