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
刘敬宣道:“这几个月来的日日夜夜,你不会全然看不出来罢。我觉得他其实希望你一直都回忆不起来才好。”
封尚道:“他好办,只是你,还有事瞒着我?”
刘敬宣不知为何,面对着封尚这种质疑的神情,每每都会滴出冷汗来,只是这三个月来,他似乎已经忘了父亲当初的嘱托,没有想到,为了义,自己已经耽误了这么久,既然封尚也能走了,这村寨就算有刀山火海,也得冲出去才行。
刘敬宣笑了笑,道:“姐夫,其实你也有事瞒着我,只是现在你我都不必解释。回了建康城,就什么都知道了。”
封尚道:“我得见见桓玄。”
刘敬宣道:“他如今已经是天下的主人了,你我都要尊称一声陛下了。”
封尚又似有所思,沉浸在一种迷茫的,看不到前方又见不到过往的思绪中。桓玄这个名字,为何听完后心中会暖,而这个对自己有情的童儿,又该拿他怎么办呢?
童儿拎着空了的水盆,站在门外,听着他们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谋划,叹了口气。三个月,已经足够,再把人囚禁在这里,也无济于事,确实到了该回去的时候。
认为时机成熟了,应该动手的还有刘裕。带着两千人马蜗居在东海外十几里,要想躲一日容易,躲久了自然绝无可能,没有不透风的墙,只是他与这余姚太守是旧识,关系不错,自然也就安稳。
当初王谧收买刘裕之时,曾在余姚宴请过当地太守翁涼,那个时候翁太守对刘裕的英姿就十分赞赏,私下也有拜会过,可谓是仰慕多时,如今这位英雄在自己地盘有个一兵半卒的,闭闭眼,就过去了。
别说是权当看不见,就是要他去主动去接济一二,也是欢欢喜喜的,只是没等他问询,刘裕就主动上门,请求支援与庇护,翁太守心中可是开了花,日思夜想的,就是把人留下,收为己用。
本以为刘牢之叛乱身死后,刘裕这员勇将会再寻个明主依附,推杯换盏后,翁涼才知道,这位刘将军胃口可不同寻常,不是一个半个虚职就能满足的,他看的是天下。
翁太守再色令智昏,也要掂量下自己有没有命去花天酒地,看着这大好的男儿异想天开的要去送死,有些于心不忍,却也是劝说不住的,为今之计,只有默不作声,静静等待。
若是将来这位刘裕将军能成事,自己也可谓是功臣元勋,若是他兵败,自己再打出扫逆的旗号,也不会被朝廷怀疑。只是这样看来,想要一亲芳泽就不太现实了,而且相交的距离,也不可太近。
最初两人还有所往来,如今新皇登基,正是万民归顺之时,满朝的官员都在等待有好运降临到自己头上,唯有这翁太守十分沉稳,不去巴结,也没有作为,称病在家。
果然下旨进封受赏的好事,就没有找上身体不适,告病之人。周遭的官员都有所迁任,翁太守觉得时机将要成熟了,坐观风云突变,而置身事外,才是正途,待到日后安稳了,多少富贵等着他。
刘裕整日里训练兵马,陆战水战皆毫不懈怠,又有翁太守的暗中资助,十分合意,听闻了桓玄不仅统揽大权,竟然还改朝换代,就觉得时机已经成熟。
登陆进兵,步步为营,才是重点,当初孙恩就是沿海直上,由丹徒奔京口直取建康,这条路虽快,自己的兵力不足,先要造势才好。而最好的登陆地点就是吴郡,何况那处还有一个人,值得一用。
除了觊觎自己美色的翁太守,还有一员猛将被发到吴郡雪藏起来了。自从桓玄掌了权,刘牢之手下的北府兵旧臣,不是被无故寻错斩杀,就是下放到地方做个闲职。
这何无忌就是在丹徒领了个文职的一名猛将,自己如今有吞并天下的打算,自然也要联络一下老友,共商大事才好。再说了,这刘牢之一族几乎灭亡,这何无忌虽然称其为舅,却因为恰好出了五福,又是不可多得的人物,这才保下小命,在偏远地区供职。
没有想到一封书信过去,收到的可谓是大大的惊喜,因为何无忌早就有所准备,也在等待恰当的时机造反,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作者有话要说: 混战啊混战,以前打仗主要靠亲戚。
难怪古人的头等大事就是子嗣,打架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可惜小老这一代,享受的是独生子女,可惜啊可惜~
PS:
上一章,最后屏蔽的那两个字是赤|裸。
第87章
本以为三人想从渔村全身而退是天大的难事,不曾想到不仅没有遇到阻拦,甚至还被欢欢喜喜的送出了这地势险要的山峭。
真是拖了桓玄登基的福,百姓们有心将他们送出村去,顺便一探外面的究竟,如果真如外界所说,天下太平,按人头领取封赏,就要他们三人派人回村里来告知。
于是这三人便重见了天日,只是,这封尚不急着去见他那已经忘却了的大哥,一心想要见的是当今圣上。童儿倒是觉得无妨,只是这刘敬宣已经安奈不住想要知道这几个月来发生的事情。
从山中出来,恰巧便是嘉兴与吴郡的中间一带,返回嘉兴不如前往吴郡,于是三人决议向前赶路。
刘敬宣等不得无法骑马又行动不便的封尚在路上耽搁时间,便租了匹高头大马,美其名曰打个头阵,先行一步了,留下童儿陪封尚坐在马车里,每
刘敬宣道:“这几个月来的日日夜夜,你不会全然看不出来罢。我觉得他其实希望你一直都回忆不起来才好。”
封尚道:“他好办,只是你,还有事瞒着我?”
刘敬宣不知为何,面对着封尚这种质疑的神情,每每都会滴出冷汗来,只是这三个月来,他似乎已经忘了父亲当初的嘱托,没有想到,为了义,自己已经耽误了这么久,既然封尚也能走了,这村寨就算有刀山火海,也得冲出去才行。
刘敬宣笑了笑,道:“姐夫,其实你也有事瞒着我,只是现在你我都不必解释。回了建康城,就什么都知道了。”
封尚道:“我得见见桓玄。”
刘敬宣道:“他如今已经是天下的主人了,你我都要尊称一声陛下了。”
封尚又似有所思,沉浸在一种迷茫的,看不到前方又见不到过往的思绪中。桓玄这个名字,为何听完后心中会暖,而这个对自己有情的童儿,又该拿他怎么办呢?
童儿拎着空了的水盆,站在门外,听着他们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谋划,叹了口气。三个月,已经足够,再把人囚禁在这里,也无济于事,确实到了该回去的时候。
认为时机成熟了,应该动手的还有刘裕。带着两千人马蜗居在东海外十几里,要想躲一日容易,躲久了自然绝无可能,没有不透风的墙,只是他与这余姚太守是旧识,关系不错,自然也就安稳。
当初王谧收买刘裕之时,曾在余姚宴请过当地太守翁涼,那个时候翁太守对刘裕的英姿就十分赞赏,私下也有拜会过,可谓是仰慕多时,如今这位英雄在自己地盘有个一兵半卒的,闭闭眼,就过去了。
别说是权当看不见,就是要他去主动去接济一二,也是欢欢喜喜的,只是没等他问询,刘裕就主动上门,请求支援与庇护,翁太守心中可是开了花,日思夜想的,就是把人留下,收为己用。
本以为刘牢之叛乱身死后,刘裕这员勇将会再寻个明主依附,推杯换盏后,翁涼才知道,这位刘将军胃口可不同寻常,不是一个半个虚职就能满足的,他看的是天下。
翁太守再色令智昏,也要掂量下自己有没有命去花天酒地,看着这大好的男儿异想天开的要去送死,有些于心不忍,却也是劝说不住的,为今之计,只有默不作声,静静等待。
若是将来这位刘裕将军能成事,自己也可谓是功臣元勋,若是他兵败,自己再打出扫逆的旗号,也不会被朝廷怀疑。只是这样看来,想要一亲芳泽就不太现实了,而且相交的距离,也不可太近。
最初两人还有所往来,如今新皇登基,正是万民归顺之时,满朝的官员都在等待有好运降临到自己头上,唯有这翁太守十分沉稳,不去巴结,也没有作为,称病在家。
果然下旨进封受赏的好事,就没有找上身体不适,告病之人。周遭的官员都有所迁任,翁太守觉得时机将要成熟了,坐观风云突变,而置身事外,才是正途,待到日后安稳了,多少富贵等着他。
刘裕整日里训练兵马,陆战水战皆毫不懈怠,又有翁太守的暗中资助,十分合意,听闻了桓玄不仅统揽大权,竟然还改朝换代,就觉得时机已经成熟。
登陆进兵,步步为营,才是重点,当初孙恩就是沿海直上,由丹徒奔京口直取建康,这条路虽快,自己的兵力不足,先要造势才好。而最好的登陆地点就是吴郡,何况那处还有一个人,值得一用。
除了觊觎自己美色的翁太守,还有一员猛将被发到吴郡雪藏起来了。自从桓玄掌了权,刘牢之手下的北府兵旧臣,不是被无故寻错斩杀,就是下放到地方做个闲职。
这何无忌就是在丹徒领了个文职的一名猛将,自己如今有吞并天下的打算,自然也要联络一下老友,共商大事才好。再说了,这刘牢之一族几乎灭亡,这何无忌虽然称其为舅,却因为恰好出了五福,又是不可多得的人物,这才保下小命,在偏远地区供职。
没有想到一封书信过去,收到的可谓是大大的惊喜,因为何无忌早就有所准备,也在等待恰当的时机造反,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作者有话要说: 混战啊混战,以前打仗主要靠亲戚。
难怪古人的头等大事就是子嗣,打架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可惜小老这一代,享受的是独生子女,可惜啊可惜~
PS:
上一章,最后屏蔽的那两个字是赤|裸。
第87章
本以为三人想从渔村全身而退是天大的难事,不曾想到不仅没有遇到阻拦,甚至还被欢欢喜喜的送出了这地势险要的山峭。
真是拖了桓玄登基的福,百姓们有心将他们送出村去,顺便一探外面的究竟,如果真如外界所说,天下太平,按人头领取封赏,就要他们三人派人回村里来告知。
于是这三人便重见了天日,只是,这封尚不急着去见他那已经忘却了的大哥,一心想要见的是当今圣上。童儿倒是觉得无妨,只是这刘敬宣已经安奈不住想要知道这几个月来发生的事情。
从山中出来,恰巧便是嘉兴与吴郡的中间一带,返回嘉兴不如前往吴郡,于是三人决议向前赶路。
刘敬宣等不得无法骑马又行动不便的封尚在路上耽搁时间,便租了匹高头大马,美其名曰打个头阵,先行一步了,留下童儿陪封尚坐在马车里,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