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在的时候,不方便说,这个人是敌不是友,他的父亲,曾是你与桓玄最大的敌人之一,至于他为什么会护着你,是因为一场骗局。”童儿道。
“骗局?”封尚道:“是我骗了他?”
童儿道:“不,是一个真心爱过你的女子,为了你,诓骗了他。”
封尚道:“他的姐姐?”
童儿道:“看来你失忆后,头脑灵光了不少。”
封尚道:“她做了什么?”
童儿道:“具体的事情此时还不便多说,但是,你要知道,如今这世上,还只有我们三人知道你的死活与下落,如果遇到什么危险,一定是他。”
封尚道:“他要置我于死地?”
童儿道:“他全然不知情的时候,还会喊你一声姐夫,可是当他什么都知道了,恐怕,第一个会来取你的命。”
封尚道:“你说如何是好?”
童儿道:“所以,才不急着回建康城去,因为那里才最危险。”
封尚道:“那么,你说我们去哪?”
童儿突然又近了一步,唇边几乎贴着封尚的耳廓,讲了几个字,封尚的瞳孔放大了几分。
谈话的内容已经全然不重要,这个距离开始引起他心中微微的不适了。
无巧不成书,刘敬宣巧遇何无忌的属下,才知道父亲已死,大势已去。山中不知日月,他既感慨阴差阳错,为了一文不值的情谊闭目塞听,又悔恨当初不听父亲劝告,耽误了时机,没有留在父亲身边,致使没有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
过往的种种如映画般在脑中穿梭,看着那简陋的野坟,听着旁人叙述父亲死后,所遭受的百般□□,悔恨的泪水不争气的掉落在泥土里。
这段时间来所有的事情,反复的去回想,没有一个人值得相信,没有一件事不是有人暗中策划过的,阴谋,一切都是阴谋。
不过一切为时已晚,任头磕了又磕,流着血,伤到了骨,也无法弥补自己的过失,疼痛掩盖不住仇恨,恨,恨之入骨。
堂堂一位少将,磕死在父亲的坟头上,小小的参将是如论如何无法负责的,一众人强行将他拉了起来,带回了刘裕的大营。
一路上,刘敬宣再没有说一个字,他的心中充满了仇恨。
奈何这位参将早就预料了这样的情形,慷慨激昂的阐述了刘裕为刘牢之复仇,所进行的周密计划,何时何地预备起兵,究竟有何人参与到其中,约他共商大计。
详细的听完了刘裕、何无忌准备起兵的部署,又在刘裕的大帐中见到了陶姜师徒,刘敬宣终于从哀恸中抽离了片刻,开始参与到为父亲复仇的计划中,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让他短暂的忘记痛与恨。
不过这对师徒,是否可以信任,难道父亲的死与这两个人全然无关么?
作者有话要说: 实在是非常抱歉,蹉跎了这么久,才来把最后几章补齐。
由于从日本回来后实在太忙了,一直没有缓过神来。
强行码出的几个字,也有些不精,大家不要在意这么多了,故事大概齐补全就不要再最求自行车了。
再次的感谢大家!
第88章
戍边眺远观静山,战火燎寨几时还。
从新皇登基到刘裕的神兵突起,还不到半年的时间,建康城内的形势,又重新进入了惶惶不可终的态势。
整个朝野在看桓玄的脸色,桓玄在看谢珝的脸色。
左长史道:“这刘裕的反叛军,来势汹汹,竟然悄无声息的就在京口、广陵、历阳和建康同时起兵,这是要变天啊!”
殿中监道“听说刘氏收拢了诸多北府旧将的势力,当今这位对北府军瓦解的已然很到位了,只是这也势必伤了将士们的心。”
书令史道:“当今这位敛财的速度不亚于司马氏,还公然在正宫中豢养娼官,名声败坏到极致了,怕是这皇帝的宝座不稳了。”
右刺史道:“都这个时候了,当今这位还在看这后宫的脸色,真是让人寒心啊!”
詹事道:“后宫?那样的东西也能这样称呼么,真是有辱斯文。”
左长史道:“当今这位少年时还是有家眷的,怎么就……”
书令史道:“还管这样许多,依我看,不如盼着刘氏早日攻破这城门。”
中书令道:“轻声点,脑袋还要不要了!”
武官们蓄势待发,而文官却只有窃窃私语,所议论的也不过就是当今朝廷将以何种嘴脸一败涂地,换个屁股坐在这高高的龙椅之上,就算刘氏打着匡扶勤王的旗号,也不知勤的是哪里的王。
对于如今这样的局势,几家慌张,几家淡然。桓氏一族,除了桓玄,都慌张的不可终日,而桓玄心中早就有了定论。
刘裕四路军马疾如风,迅如雷。首功要算是何无忌,他诈称诏使,率人骗开城门,直冲府门,当即就斩了桓修,占领京口重城。随后广陵的青州刺史桓弘也命丧黄泉,城献刘氏。
有了首战告捷,刘裕随后便率兵直扑建康。军至竹里,遇到了刚刚领命的征讨都督桓谦。
桓谦自诩是跟着当今圣上征讨过司马氏昏君的子弟,听闻刘裕咄咄逼人,接连斩杀了自己两位族亲,便自告奋勇帅军来阻,只是见这刘氏逆贼军进竹里,上奏桓玄,仍然得不到允战的诏书,整日里心急如焚。
桓谦怕贻误战机,一日曾三上战报,请求马上齐集大军先发制人,可是又等了两日,
“骗局?”封尚道:“是我骗了他?”
童儿道:“不,是一个真心爱过你的女子,为了你,诓骗了他。”
封尚道:“他的姐姐?”
童儿道:“看来你失忆后,头脑灵光了不少。”
封尚道:“她做了什么?”
童儿道:“具体的事情此时还不便多说,但是,你要知道,如今这世上,还只有我们三人知道你的死活与下落,如果遇到什么危险,一定是他。”
封尚道:“他要置我于死地?”
童儿道:“他全然不知情的时候,还会喊你一声姐夫,可是当他什么都知道了,恐怕,第一个会来取你的命。”
封尚道:“你说如何是好?”
童儿道:“所以,才不急着回建康城去,因为那里才最危险。”
封尚道:“那么,你说我们去哪?”
童儿突然又近了一步,唇边几乎贴着封尚的耳廓,讲了几个字,封尚的瞳孔放大了几分。
谈话的内容已经全然不重要,这个距离开始引起他心中微微的不适了。
无巧不成书,刘敬宣巧遇何无忌的属下,才知道父亲已死,大势已去。山中不知日月,他既感慨阴差阳错,为了一文不值的情谊闭目塞听,又悔恨当初不听父亲劝告,耽误了时机,没有留在父亲身边,致使没有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
过往的种种如映画般在脑中穿梭,看着那简陋的野坟,听着旁人叙述父亲死后,所遭受的百般□□,悔恨的泪水不争气的掉落在泥土里。
这段时间来所有的事情,反复的去回想,没有一个人值得相信,没有一件事不是有人暗中策划过的,阴谋,一切都是阴谋。
不过一切为时已晚,任头磕了又磕,流着血,伤到了骨,也无法弥补自己的过失,疼痛掩盖不住仇恨,恨,恨之入骨。
堂堂一位少将,磕死在父亲的坟头上,小小的参将是如论如何无法负责的,一众人强行将他拉了起来,带回了刘裕的大营。
一路上,刘敬宣再没有说一个字,他的心中充满了仇恨。
奈何这位参将早就预料了这样的情形,慷慨激昂的阐述了刘裕为刘牢之复仇,所进行的周密计划,何时何地预备起兵,究竟有何人参与到其中,约他共商大计。
详细的听完了刘裕、何无忌准备起兵的部署,又在刘裕的大帐中见到了陶姜师徒,刘敬宣终于从哀恸中抽离了片刻,开始参与到为父亲复仇的计划中,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让他短暂的忘记痛与恨。
不过这对师徒,是否可以信任,难道父亲的死与这两个人全然无关么?
作者有话要说: 实在是非常抱歉,蹉跎了这么久,才来把最后几章补齐。
由于从日本回来后实在太忙了,一直没有缓过神来。
强行码出的几个字,也有些不精,大家不要在意这么多了,故事大概齐补全就不要再最求自行车了。
再次的感谢大家!
第88章
戍边眺远观静山,战火燎寨几时还。
从新皇登基到刘裕的神兵突起,还不到半年的时间,建康城内的形势,又重新进入了惶惶不可终的态势。
整个朝野在看桓玄的脸色,桓玄在看谢珝的脸色。
左长史道:“这刘裕的反叛军,来势汹汹,竟然悄无声息的就在京口、广陵、历阳和建康同时起兵,这是要变天啊!”
殿中监道“听说刘氏收拢了诸多北府旧将的势力,当今这位对北府军瓦解的已然很到位了,只是这也势必伤了将士们的心。”
书令史道:“当今这位敛财的速度不亚于司马氏,还公然在正宫中豢养娼官,名声败坏到极致了,怕是这皇帝的宝座不稳了。”
右刺史道:“都这个时候了,当今这位还在看这后宫的脸色,真是让人寒心啊!”
詹事道:“后宫?那样的东西也能这样称呼么,真是有辱斯文。”
左长史道:“当今这位少年时还是有家眷的,怎么就……”
书令史道:“还管这样许多,依我看,不如盼着刘氏早日攻破这城门。”
中书令道:“轻声点,脑袋还要不要了!”
武官们蓄势待发,而文官却只有窃窃私语,所议论的也不过就是当今朝廷将以何种嘴脸一败涂地,换个屁股坐在这高高的龙椅之上,就算刘氏打着匡扶勤王的旗号,也不知勤的是哪里的王。
对于如今这样的局势,几家慌张,几家淡然。桓氏一族,除了桓玄,都慌张的不可终日,而桓玄心中早就有了定论。
刘裕四路军马疾如风,迅如雷。首功要算是何无忌,他诈称诏使,率人骗开城门,直冲府门,当即就斩了桓修,占领京口重城。随后广陵的青州刺史桓弘也命丧黄泉,城献刘氏。
有了首战告捷,刘裕随后便率兵直扑建康。军至竹里,遇到了刚刚领命的征讨都督桓谦。
桓谦自诩是跟着当今圣上征讨过司马氏昏君的子弟,听闻刘裕咄咄逼人,接连斩杀了自己两位族亲,便自告奋勇帅军来阻,只是见这刘氏逆贼军进竹里,上奏桓玄,仍然得不到允战的诏书,整日里心急如焚。
桓谦怕贻误战机,一日曾三上战报,请求马上齐集大军先发制人,可是又等了两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