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承给他的生日待遇,每天早上坐到餐桌前就有准备好的早餐,一直没舍得订阅的期刊也给他发来订阅成功的邮件通知,以及还没有揭晓的应允承每晚在阳台上秘密准备一小时的生日礼物。
李决很久没有过的,对平凡生活中即将到来的某一天生出非常非常多期待来。
研究里所已经很少有人再问李决去北京的事,大家仿佛都默认了这件事是必然会发生的,因此不用再向当事人求证。大家都理所应当地觉得等到哪天李决不再出现在所里,就是去北京干大事了。
而徐晋洋作为少数几个知情者之一,在系统里看到李决待审核的申请材料时,没忍住在办公室骂了一句脏话。他没有再试图叫李决来办公室谈话,甚至两天后在食堂碰到李决的时候也没有给李决一个正眼。他一直拖到系统审核的截止时间,才在审核意见一栏填上了“同意推荐”。
从任何一个客观的评价维度,他都找不到不同意李决的申请的理由。而现在所有由他掌控的环节都已经结束,他既没能劝住李决,也无法在这一轮就否掉他的申请,下一个夏天李决在北京还是在美利坚,已经不是他能够插手决定的事。
徐晋洋这时候反而开始自我安慰,像李决这样的人,选哪一条路应该都不会差。
李决生日前那个晚上,一场激烈的性/事结束,李决从背后抱住应允承,在这温柔的余韵当中,应允承开口问李决:“你回家过完年要不要来找我?我想把你介绍给我爸爸妈妈认识。”
应允承潜意识里认为到了农历新年所有的中国人都会回家过年,李决没有纠正他,但也没有立刻回答他的问题。
和世上大部分在恋爱中的人不一样,李决从来没想过要去见另一半的父母。即使是和苏煦在一起最最天真的时候,他的打算也是先一起出国念书,等到毕业了有一份薪水充足的工作买个房子,再考虑是否在合适的时机告知双方父母。而后来苏煦父亲制造的那一出闹剧,让李决彻底放弃拥有一段被众人所祝福与认可的感情的念头。
所以他在毕业之后没有犹豫地选择了来西北。他并不是没有留在北京的机会,大学室友知道他去向的还特意给他留言问他“为什么想不开要去鸟不拉屎的地方”。
因为他觉得安全,在一个人口密度低的城市,他大概可以更放心地和谁相爱。
李决不答话,应允承这次却并不放任他的沉默,他转过身来往下躺一点点,咬住李决的下巴。
李决终于说话了:“不准咬人。”
应允承问:“那你来不来?”
李决想起大三和苏煦一起准备考托福,阅读和听力都老是讲宇宙起源,这种题目他总是比苏煦正确率高,于是下学期他陪苏煦去上讲宇宙的科普性质通选课。李决没法儿通过这门课拿到学分,课上讲的内容他也基本都知道,上课于是从不认真听讲。有一次坐在靠走廊的位置写其他课的作业被老师看到了,课间的时候老师特地走过来训他,告诫他要对宇宙怀有敬畏,“你把宇宙学明白了,你现在写的这些作业都是小事。”
那时候他跟苏煦一起练了好多篇托福听力,总觉得全都能选对了,就能一起去大洋彼岸迎接光明未来。托福听力里的老师总是假装自己幽默,在讲宇宙和地球的lecture里反反复复说:在一个短暂的期间内,二百五十万年,啊当然二百五十万年是很短暂的,对宇宙不过是“in the blink of an eye”。
大部分情侣们总是想要厮守终身,甚至要约定下一世,而李决只想抓住这一眨眼的瞬间。
但这个晚上无数个眨眼的瞬间过去了,李决这一次说:“好啊,我去看你。”
应允承得到标准答案,这才用吻替代咬再次触上李决的下巴,然后说:“明晚可一定要早点到家。”
应允承接到应修严的电话的时候还在实验室,下午是涂雅欣的欢送会,涂雅欣正在做临别发言,讲到“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应修严其实很少亲自给儿子打电话,因此应允承看到来电显示的时候就立刻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他出了会议室,热闹被关在门内,应修严过分低沉的声音听起来和他刚刚身处的环境格格不入。
应允承第一次听到父亲的声音里带着无措和慌乱,应修严用最简练的语言通知应允承:爷爷去世了,家里已经给他定了最早的一班回家的飞机,载他去机场的车此刻等在实验室大门口。
应允承只回了一句“好的”。他想不出来此刻还能说别的什么,只觉得整通电话都过分不真实。他回到会议室跟张帆请假,张帆自然不会追问“家里的急事”到底指什么,只叮嘱他注意安全。应允承匆忙检查了随身带的证件,疾步走到大门口的时候果然已经有车辆在等他。
去机场四十多分钟的车程只开了二十五分钟,应允承一路上都在接家里人的电话,应一一在电话里哭腔明显,他怕应一一讲不清楚,又只能打给堂兄问清楚情况。
应宗阔走得很突然也很平静,但全家人对他的去世毫无准备。
老爷子去年才庆祝完八十大寿,每年有定期体检和日常的家庭医生顾问,体检表上的数据都十分正常,他自己常拿年轻时带兵打仗的经历说话,常常觉得应允承这一辈人在书桌电脑桌前伏案太久身体打不下好底子老了难免要
李决很久没有过的,对平凡生活中即将到来的某一天生出非常非常多期待来。
研究里所已经很少有人再问李决去北京的事,大家仿佛都默认了这件事是必然会发生的,因此不用再向当事人求证。大家都理所应当地觉得等到哪天李决不再出现在所里,就是去北京干大事了。
而徐晋洋作为少数几个知情者之一,在系统里看到李决待审核的申请材料时,没忍住在办公室骂了一句脏话。他没有再试图叫李决来办公室谈话,甚至两天后在食堂碰到李决的时候也没有给李决一个正眼。他一直拖到系统审核的截止时间,才在审核意见一栏填上了“同意推荐”。
从任何一个客观的评价维度,他都找不到不同意李决的申请的理由。而现在所有由他掌控的环节都已经结束,他既没能劝住李决,也无法在这一轮就否掉他的申请,下一个夏天李决在北京还是在美利坚,已经不是他能够插手决定的事。
徐晋洋这时候反而开始自我安慰,像李决这样的人,选哪一条路应该都不会差。
李决生日前那个晚上,一场激烈的性/事结束,李决从背后抱住应允承,在这温柔的余韵当中,应允承开口问李决:“你回家过完年要不要来找我?我想把你介绍给我爸爸妈妈认识。”
应允承潜意识里认为到了农历新年所有的中国人都会回家过年,李决没有纠正他,但也没有立刻回答他的问题。
和世上大部分在恋爱中的人不一样,李决从来没想过要去见另一半的父母。即使是和苏煦在一起最最天真的时候,他的打算也是先一起出国念书,等到毕业了有一份薪水充足的工作买个房子,再考虑是否在合适的时机告知双方父母。而后来苏煦父亲制造的那一出闹剧,让李决彻底放弃拥有一段被众人所祝福与认可的感情的念头。
所以他在毕业之后没有犹豫地选择了来西北。他并不是没有留在北京的机会,大学室友知道他去向的还特意给他留言问他“为什么想不开要去鸟不拉屎的地方”。
因为他觉得安全,在一个人口密度低的城市,他大概可以更放心地和谁相爱。
李决不答话,应允承这次却并不放任他的沉默,他转过身来往下躺一点点,咬住李决的下巴。
李决终于说话了:“不准咬人。”
应允承问:“那你来不来?”
李决想起大三和苏煦一起准备考托福,阅读和听力都老是讲宇宙起源,这种题目他总是比苏煦正确率高,于是下学期他陪苏煦去上讲宇宙的科普性质通选课。李决没法儿通过这门课拿到学分,课上讲的内容他也基本都知道,上课于是从不认真听讲。有一次坐在靠走廊的位置写其他课的作业被老师看到了,课间的时候老师特地走过来训他,告诫他要对宇宙怀有敬畏,“你把宇宙学明白了,你现在写的这些作业都是小事。”
那时候他跟苏煦一起练了好多篇托福听力,总觉得全都能选对了,就能一起去大洋彼岸迎接光明未来。托福听力里的老师总是假装自己幽默,在讲宇宙和地球的lecture里反反复复说:在一个短暂的期间内,二百五十万年,啊当然二百五十万年是很短暂的,对宇宙不过是“in the blink of an eye”。
大部分情侣们总是想要厮守终身,甚至要约定下一世,而李决只想抓住这一眨眼的瞬间。
但这个晚上无数个眨眼的瞬间过去了,李决这一次说:“好啊,我去看你。”
应允承得到标准答案,这才用吻替代咬再次触上李决的下巴,然后说:“明晚可一定要早点到家。”
应允承接到应修严的电话的时候还在实验室,下午是涂雅欣的欢送会,涂雅欣正在做临别发言,讲到“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应修严其实很少亲自给儿子打电话,因此应允承看到来电显示的时候就立刻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他出了会议室,热闹被关在门内,应修严过分低沉的声音听起来和他刚刚身处的环境格格不入。
应允承第一次听到父亲的声音里带着无措和慌乱,应修严用最简练的语言通知应允承:爷爷去世了,家里已经给他定了最早的一班回家的飞机,载他去机场的车此刻等在实验室大门口。
应允承只回了一句“好的”。他想不出来此刻还能说别的什么,只觉得整通电话都过分不真实。他回到会议室跟张帆请假,张帆自然不会追问“家里的急事”到底指什么,只叮嘱他注意安全。应允承匆忙检查了随身带的证件,疾步走到大门口的时候果然已经有车辆在等他。
去机场四十多分钟的车程只开了二十五分钟,应允承一路上都在接家里人的电话,应一一在电话里哭腔明显,他怕应一一讲不清楚,又只能打给堂兄问清楚情况。
应宗阔走得很突然也很平静,但全家人对他的去世毫无准备。
老爷子去年才庆祝完八十大寿,每年有定期体检和日常的家庭医生顾问,体检表上的数据都十分正常,他自己常拿年轻时带兵打仗的经历说话,常常觉得应允承这一辈人在书桌电脑桌前伏案太久身体打不下好底子老了难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