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0

过来朝我伸出手:“别怕呀,我拉着你。”
  我也伸出了手。
  牵住她的那一刻,我仰头看她。
  涵涵姐比我高,手掌也比我大。她弯腰去翻石头,指着石头下面仓皇逃窜的螃蟹对我笑。
  我也弯腰,兜里滚出两颗奶糖,“啪嗒啪嗒”落在水里,往下沉。
  她没有看到,我于是盯着那两颗落进溪水的糖,盯了一会儿,她兴奋地叫道:“那里还有虾,有好几个!”
  我回过神来,顺着她的手指看过去,往前一步,把奶糖踩进淤泥里。
  那天我们就抓到了一只螃蟹,而且也不大,但我很快乐,手里提着我们的凉鞋跟在她身后。
  雨停了,天边出现了彩虹。易奶奶炸了一碗螃蟹腿,我和涵涵姐坐在门槛上,啃得满嘴都是油。
  _
  4.
  杏子熟了,我们用短袖的下摆兜着一大堆杏子。她累了,就坐在田垄上,拿起一个杏子,随手在衣服上擦了一下,咬了一大口,朝我笑,“是甜的,你也吃一个。”
  我于是也乖乖地挨着她坐下,低头咬着熟透了的杏子,很甜。
  田间跑过一只狸花猫,涵涵姐学起猫的叫声,“喵喵”的叫个不停。小猫停下脚步,好奇地看着我们。
  “我最喜欢猫了,东窜西跳的,多可爱。”她笑道。
  我看着她,也笑起来。
  那时候天空很蓝,白云很白,晴朗一片,我们仰头看流云变换。
  有一天,村里来了几个少年,他们背着画板坐在田垄间。那些少年支起画板开始画画,画小花小草,画远山近树,画耕地的老人,画蓝天下孩子们的笑脸。
  涵涵姐去看了一圈,回来她说:“蓝蓝,他们都没有我画得好。”
  “真的吗?”我问。
  “当然了。你知道顾千凡吗?”她问。
  我摇头。
  “就是很厉害的一个画家,”她骄傲地扬着头,“我是顾千凡的学生,当然比他们画得好了。我将来可要成为大画家!”
  我也是这样相信的。我相信她的美梦都会成真,她的愿望都会实现。
  夏天要结束了,涵涵姐要回到大城市去。我问她城市里有什么。
  她说,很很多东西呀,有高楼大厦,有游乐园,有纵横的马路,还有很多好吃的。
  我问,比炸螃蟹腿好吃吗?
  她说,城里不太有炸螃蟹腿。但是有奶茶,她最喜欢椰奶西米露;还有冰激凌,她最喜欢香草口味;还有大火锅,她最喜欢吃辣。
  那些都是我没有见过的东西,就从那一刻,开始了想象和向往。
  _
  5.
  涵涵姐离开的那天,我代替奶奶送她到村口。
  她从书包里拿出纸笔,把书包丢给我,坐在行李箱上随手画起来。
  她低着头,于是我从兜里掏出一大把奶糖,全部丢进她的书包里,一把又一把,直到把鼓鼓囊囊的口袋掏得空荡荡。
  她画好之后把纸给我,画上面我们牵着手在雨天的溪水里捉螃蟹。
  我突然觉得鼻子很酸,奶奶说我长大了,是小男子汉,所以我没有哭。
  “给你,蓝蓝,”她还是扎着高马尾,穿着白短袖,说话的时候笑吟吟的,“我将来要成为大画家,到时候看见我的画,可别说不认识!”
  我点头,想说,我认识,我一定记得。
  但是终究没说出口。
  看着她走远,我站在炎炎烈日下,麦田边,马路延伸向远方,好想大哭一场。
  新学年到了,所有的小男孩都要剪头发。我也坐在小卖部旁边的塑料棚里,大叔拿着剪刀,黑发一簇簇掉落。我觉得有什么也跟着被剪掉的头发,永远地离开自己了,童年,或夏天,或是没有音讯的故人。
  _
  6.
  过了两年,易奶奶离开村庄,搬到了城市,和儿女一起生活。
  我们都以为她还会回来的,但是没有。听村长说,她在陌生的城市去世了。大城市的人去世之后需要火化,不能土葬。她的儿女为她买了墓园里的一块地,她将在那里长眠。
  走出我们生活的不止是易奶奶,我知道,涵涵姐也不会再回到我们的村庄了。
  我坐在田垄间,看着流云飞驰,白云苍狗,最后变换成一片空荡荡的蓝天。
  如果一生一定有什么转折点的话,我觉得到目前为止,我的一生有三个。
  第一个,是那年夏天见到涵涵姐的第一眼。
  第二个,就是那个坐在田垄间仰头看云的下午。我下定决心,要去到城市,要学习画画,要拜一个叫“顾千凡”的人为师父。
  后来,这三件事情我都做到了。这可能是我枯燥无味乏善可陈的少年时光里,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去到了南方,成为了顾千凡的关门弟子,却不算他的得意门生。
  同年和我一起成为师父的最后的徒弟的,是一个叫简桥的男生,那一年他的艺名还叫作明月。
  不得不说,能和他这样水平的人闯过顾千凡的层层考核成为画舟堂的一员,我受宠若惊。我自然没有简桥那样的天赋和能力,我甚至在之前从未系统专业地学习过绘画。
  我只是花所有零花钱买廉价的画板和颜料,画故乡的一切景物。画过山岗,画过树丛,画过小溪,画过螃蟹鱼虾,画过易奶奶家破旧无人的土坯房和院坝。
  涵涵姐送给我的那一张随手的画,我一直带在身边。上学了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