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既是如此,更可见谷中黑莲不过是轶闻罢了。”
明昊想了一想,仍觉不能就此否定,不过这个话题上也没什么值得继续分辩的,便道:“总之,是要给齐易下毒,又不是咱们中间有人中了毒,没有解药又有何妨?”
扶奚小道长甩开拂尘,双手合十,学着大和尚的样子,神态虔诚道:“善哉善哉。”
众人当即哈哈大笑,将什么东海、黑莲一齐抛诸脑后。
夜间澹台林从城内祁望处带回消息,驻守东海沿岸的海军舰队已拨出一万余人往奉恩城而来,将在奉恩侯娶亲当日作压阵之用。
夏侯坤的考虑是,悄无声息地除掉奉恩侯及其暗藏祸心的幕僚,对外则由祁望出面,稳住军心,不要用到一兵一卒是最好。
还有一件事,夏侯坤仍有疑虑。
奉恩侯府的人都知道,齐易此人,擅于阿谀逢迎,极能先意承志,既好财,也好酒,却不贪杯,也不娶妻。
夏侯坤琢磨来琢磨去,也只想到一个最俗气的理由:大约是这位小娘子容姿清丽,宛若……宛若仙人之姿罢。
这样一想,立刻又想到朱正廷言之朗朗的“极为紧要之人”,立刻便打住不再去想。
他信手折起一根树枝,在地上横横竖竖划出一道道格子,同朱正廷等人将计划重又推演一遍。
夏侯坤所计议的是,他和祁望率军在奉恩军扎营的东首密林内等待,见势行动,澹台林潜入马厩放火,将巡逻兵的注意吸引过去,明昊和扶奚小道长则负责下药——将士酒水内的迷药以及齐易饮食内的毒药,朱正廷负责将小娘子平安救出。
朱正廷双手抱在胸前,沉吟片刻,道:“太子尊驾最好是不要动,若是奉恩军有异动,祁将军率兵来援也是一样。”
夏侯坤笑道:“难道我是什么挨不得碰不得的人?”
朱正廷道:“你毕竟是储君。”
明昊抢道:“哥哥先前的话说得欠妥,难道你以为我们殿下近年来少露锋芒是为了什么?还不是因为……”
他还未说完,夏侯坤的眼神冷冷扫过来,提醒他不要多话,他只好强自将未说完的话硬生生吞回去,心中却极是不忿。
朱正廷忙道:“好啦,我知道的,是我说得欠妥,我都知道的。”
众人便都很默契地转而讨论起早膳丰不丰富的话题来。
☆、10
奉恩侯娶亲的三日之期转眼即至。
这一天,长公主早早遣了人来说自己预备斋戒,不便待客,请太子殿下和公子们一切自便,夏侯坤等人自然觉得这一说法甚好。
小娘子出嫁前被安顿在奉恩城东城门附近的一间大宅内,里里外外数百兵力层层把守,只有少许婆子丫头可早晚出入,为新嫁娘置办所需。
傍晚,朱正廷最后一个出发。在入城前,他心念一转,直奔竹林山洞而来。
这一次再来,已熟练许多。
他一路沉吟不语,径直走到密室金库内,细细观察,果见东南角压着一个铜盒,便走过去拨开金块,将铜盒取出来。
朱正廷见这盒子上了锁,用外力决计是劈不开的,一时又无利刃在手,略一思忖,从颈中摸出一物。那是五年前阿姊赠他的一串银匙项圈,他戴在身上从未取下过。
只见银匙轻旋,哐当一声,铜锁应声解开,打开来便看到盒内用光亮的油纸包裹着一本小册子和一块布。
朱正廷将册子取出,其中一本的封面写着《天下兵马总图》,翻开来,只见里面详述了祐德十六年以来九辰兵马于各郡县、塞要之处的分布情况,从兵力、兵种到指挥官的强弱、特点、变迁,皆有记载,甚至于何处用的马匹种类,由何地马场养育,无一不记录其中。
朱正廷简单翻阅之后,心下大为骇然:阿姊这些年竟用心如此之深,她从未放弃过复国的希望。
他又将那块布展开,原来是一张地图,所绘制的乃是一处迷宫似的山谷,并未标注地点。
朱正廷细细看过之后,心中已有计较,遂将册子和地图仍用油纸包好收在怀中,将巨门复原,走出石洞,又用长草将洞门遮得严严实实,这才往奉恩城方向行去。
不多时,便到了大宅内院,此时夕阳西下,暮气已重。
只见庭中东首贴墙处竹影耸动,他四顾无人,纵身一跃,掩身藏于竹丛之中。
庭院虽不大,却也有七八间大屋,各间屋内均是灯影绰绰,他一时分辨不出小娘子居于何处,只得暂且隐藏起来仔细辨听。
忽听得一声轻响,一个黑影蹑手蹑脚进了院子。
黑夜中面目瞧不真切,看身型姿态是个男子。他张望了一阵儿,欺近一间大屋脚下,不知从怀中摸出了一包什么物事,糊破了窗户纸,伸进去一根小竹管儿,不一会儿便听到屋内闷闷几声重响倒地的声音。
那男子又向左首间的屋子欺近了几步,正欲故技重施,却听得前堂有人说话的声音,接着两个身影一前一后走了进来,他立刻退回到原先那间大屋前,撑开窗户板儿的一缝跃将进去,身手极为矫捷,脚步轻灵几无声息,并未被那二人发觉。
朱正廷借着竹叶缝隙定睛一瞧,夜色中仍能辨出一袭朱红色的嫁衣,走在当先的那名女子正是阿露。
阿露走至蔷薇花架旁的石桌前停住,回身道:“今天宅子里怎么这么热闹?”
那将军模样的人回道:“
明昊想了一想,仍觉不能就此否定,不过这个话题上也没什么值得继续分辩的,便道:“总之,是要给齐易下毒,又不是咱们中间有人中了毒,没有解药又有何妨?”
扶奚小道长甩开拂尘,双手合十,学着大和尚的样子,神态虔诚道:“善哉善哉。”
众人当即哈哈大笑,将什么东海、黑莲一齐抛诸脑后。
夜间澹台林从城内祁望处带回消息,驻守东海沿岸的海军舰队已拨出一万余人往奉恩城而来,将在奉恩侯娶亲当日作压阵之用。
夏侯坤的考虑是,悄无声息地除掉奉恩侯及其暗藏祸心的幕僚,对外则由祁望出面,稳住军心,不要用到一兵一卒是最好。
还有一件事,夏侯坤仍有疑虑。
奉恩侯府的人都知道,齐易此人,擅于阿谀逢迎,极能先意承志,既好财,也好酒,却不贪杯,也不娶妻。
夏侯坤琢磨来琢磨去,也只想到一个最俗气的理由:大约是这位小娘子容姿清丽,宛若……宛若仙人之姿罢。
这样一想,立刻又想到朱正廷言之朗朗的“极为紧要之人”,立刻便打住不再去想。
他信手折起一根树枝,在地上横横竖竖划出一道道格子,同朱正廷等人将计划重又推演一遍。
夏侯坤所计议的是,他和祁望率军在奉恩军扎营的东首密林内等待,见势行动,澹台林潜入马厩放火,将巡逻兵的注意吸引过去,明昊和扶奚小道长则负责下药——将士酒水内的迷药以及齐易饮食内的毒药,朱正廷负责将小娘子平安救出。
朱正廷双手抱在胸前,沉吟片刻,道:“太子尊驾最好是不要动,若是奉恩军有异动,祁将军率兵来援也是一样。”
夏侯坤笑道:“难道我是什么挨不得碰不得的人?”
朱正廷道:“你毕竟是储君。”
明昊抢道:“哥哥先前的话说得欠妥,难道你以为我们殿下近年来少露锋芒是为了什么?还不是因为……”
他还未说完,夏侯坤的眼神冷冷扫过来,提醒他不要多话,他只好强自将未说完的话硬生生吞回去,心中却极是不忿。
朱正廷忙道:“好啦,我知道的,是我说得欠妥,我都知道的。”
众人便都很默契地转而讨论起早膳丰不丰富的话题来。
☆、10
奉恩侯娶亲的三日之期转眼即至。
这一天,长公主早早遣了人来说自己预备斋戒,不便待客,请太子殿下和公子们一切自便,夏侯坤等人自然觉得这一说法甚好。
小娘子出嫁前被安顿在奉恩城东城门附近的一间大宅内,里里外外数百兵力层层把守,只有少许婆子丫头可早晚出入,为新嫁娘置办所需。
傍晚,朱正廷最后一个出发。在入城前,他心念一转,直奔竹林山洞而来。
这一次再来,已熟练许多。
他一路沉吟不语,径直走到密室金库内,细细观察,果见东南角压着一个铜盒,便走过去拨开金块,将铜盒取出来。
朱正廷见这盒子上了锁,用外力决计是劈不开的,一时又无利刃在手,略一思忖,从颈中摸出一物。那是五年前阿姊赠他的一串银匙项圈,他戴在身上从未取下过。
只见银匙轻旋,哐当一声,铜锁应声解开,打开来便看到盒内用光亮的油纸包裹着一本小册子和一块布。
朱正廷将册子取出,其中一本的封面写着《天下兵马总图》,翻开来,只见里面详述了祐德十六年以来九辰兵马于各郡县、塞要之处的分布情况,从兵力、兵种到指挥官的强弱、特点、变迁,皆有记载,甚至于何处用的马匹种类,由何地马场养育,无一不记录其中。
朱正廷简单翻阅之后,心下大为骇然:阿姊这些年竟用心如此之深,她从未放弃过复国的希望。
他又将那块布展开,原来是一张地图,所绘制的乃是一处迷宫似的山谷,并未标注地点。
朱正廷细细看过之后,心中已有计较,遂将册子和地图仍用油纸包好收在怀中,将巨门复原,走出石洞,又用长草将洞门遮得严严实实,这才往奉恩城方向行去。
不多时,便到了大宅内院,此时夕阳西下,暮气已重。
只见庭中东首贴墙处竹影耸动,他四顾无人,纵身一跃,掩身藏于竹丛之中。
庭院虽不大,却也有七八间大屋,各间屋内均是灯影绰绰,他一时分辨不出小娘子居于何处,只得暂且隐藏起来仔细辨听。
忽听得一声轻响,一个黑影蹑手蹑脚进了院子。
黑夜中面目瞧不真切,看身型姿态是个男子。他张望了一阵儿,欺近一间大屋脚下,不知从怀中摸出了一包什么物事,糊破了窗户纸,伸进去一根小竹管儿,不一会儿便听到屋内闷闷几声重响倒地的声音。
那男子又向左首间的屋子欺近了几步,正欲故技重施,却听得前堂有人说话的声音,接着两个身影一前一后走了进来,他立刻退回到原先那间大屋前,撑开窗户板儿的一缝跃将进去,身手极为矫捷,脚步轻灵几无声息,并未被那二人发觉。
朱正廷借着竹叶缝隙定睛一瞧,夜色中仍能辨出一袭朱红色的嫁衣,走在当先的那名女子正是阿露。
阿露走至蔷薇花架旁的石桌前停住,回身道:“今天宅子里怎么这么热闹?”
那将军模样的人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