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舟回去后,没多久,郑蕴又一次醉醺醺的回来了。他们三元巡完街后还聚了个餐呢!
殿试过后便是选试,选试由吏部主导,考完后便可授官了。
都考到最后了,二人自然是严阵以待,不敢放松。
考完后卫舟终于有机会好好同郑蕴说话了:“如果能回家乡做官就好了。”
穿越过来后,他一直待在彭蠡,觉得那里气候还不错,他前世现代时也是南方人,相比北方,还是更喜欢南面的气候。
“这样的话,家里离得近,阿茂也好照顾些。”其实卫舟对彭蠡最满意的还是气候宜人,夏天穿轻薄的料子,哪怕是长衫也能过,冬天里边不用穿太厚,外边把羽绒一裹就冻不着,比北方可好多了。
郑蕴听了半响才道:“通常来说,我们不会被分到籍贯所在之地为官。”
“为什么?”卫舟先是反射性的一问,后来自己也反应过来了:“怕我们和本地人太熟,处理事情会有所偏袒,甚至行贿受贿?”
卫舟想了想,便道:“也不用到彭蠡,只要是江南道都还好,虽然不会分到籍贯地,但是外乡外省也还是可以吧!毕竟我们是江南人么,对江南环境什么会更了解,工作起来也会更得心应手啊,而且语言方面也方便些。”
郑蕴听着他漫无边际的唠叨着,半响才道:“先生说要带阿茂去书院读书。”
“咦?哪个书院?”卫舟问道。
郑蕴便道:“白鹿国学,先生是书院里的老师。”先生的意思是先把阿茂待在身边教导两年,再把阿茂送入书院。
卫舟呐呐:“这么突然。”阿茂才不到8岁,就要去寄宿学校了!
☆、42
没几日,郑蕴便收到通知,选官至关内道宥州宁朔郡延思县县令,而卫舟么,据闻吏部上官听闻他们乃是结契的兄弟,便不忍他们夫夫分离,于是好心将卫舟一并分到延思,在当地县学做个算学博士。
卫舟半天也没明白这个延思县究竟在哪里,因他是个彻底的南人,对北方地境一概不小,两人得了官职也没立刻启程,先去吏部借了舆图和县志来看。
卫舟才发现,此时大周的领土那是相当的大,最北之地几个都护府都把蒙古给郎阔进来了,以他浅薄的地理知识和单薄的课堂记忆来看,延思处于内蒙边缘位置。
那地方海拔多少?会有高原反应吗?
人果然不能立flag,前几天还说只要能留在南方就行,再不济宁愿去岭南道那毒虫瘴气多的地方,也别去北地,没成想,他们偏偏就被派去了北方,还那么北。
郑蕴思索一番便大致明了,道:“倒是我拖累了你,害你也被牵连去了那地方。”说着便跟他解释,大周以京都和东都为政治中心,有后台的官员大部分会以两个地方为分配中心,而有能干又有后台的则主要分配去江南地带,江南乃鱼米之乡,最是出政绩的地方。
越是边疆地带,与外族相连的地方,如北疆、南挝、西垂,在那里武官才是要职,对文官来说都是发配之地。
郑蕴叹道:“都怪我,没有后台!”
卫舟听了一会,先前还有些灰心叹气,但见郑蕴这个平时有些小装逼的傲气青年都这般没精神,一下子便想起自己身为年长者的责任,立刻安慰郑蕴:“没事,不就是内蒙么,咱不怕,那什么都没有的地方才越容易出政绩呢。”
说着卫舟便绞尽脑汁的想着穿越者前辈们都还做了些什么:“到时候咱们可以养羊,养了羊便能刮羊毛,搓毛线,织毛衣,冬日冷了咱还能盘抗,北方不就是爱吃面食么,咱们开始可能吃不惯,但我记得东北....就是北地其实也有能种大米的地方,种的可好了.....”
怕什么,反正广大穿越者早早就为他们这些后辈们规划好了路线,不论是种田还是官场,是武林还是玄幻,应有尽有,便是穿去国外,他都不怕。
卫舟这厢断断续续的想着、讲着,总算让郑蕴那向下垂的嘴角慢慢的向上弯了。
郑蕴缓和的笑了:“阿弟说不怕,那就不必怕了。”
见他笑了,卫舟更要打叠起精神去想,还有什么是他能做的呢!想着想着便不由自主的跑回房间去看自己的手机。
郑蕴见卫舟走远,这才将目光投向东都最繁华之地,好不容易凭借科考之事拿到了路引,才能到东都走一趟,却什么也没打听出来,难道她人不在东都,而是在京都?
其实郑蕴私心里更怕的是去岭南地带,相对来说,北疆虽然与外族接壤,但因战祸一直也都受重视,其实北方才是更接近政权中心的地方,只有这样他才有更进一步的机会,才有可能找到他姐姐郑芾。
在郑蕴和卫舟拿着文书上任前,还有一段小假期可以先回一趟家乡,或者尽孝或者安排亲眷或者收拾行囊,还是很人性化的。
郑蕴忙着同人联络说拜拜,卫舟也见了自己为数不多的朋友杨文晏杨小郎君。
杨文晏是来跟他炫耀的,好容易工坊里费了许多的料终于整治一块又大又平整的玻璃,他让人磨的光亮剔透的,又按着卫舟的提点,做成镜子。
如今那镜子果然入了国公府老太君的眼,再加上他一番舌灿莲花的奉承,如今老太君已然将他当做最贴心的宝贝,几日没见他就要派人去请他进府,俨然比老太君几个亲孙儿都要受宠
殿试过后便是选试,选试由吏部主导,考完后便可授官了。
都考到最后了,二人自然是严阵以待,不敢放松。
考完后卫舟终于有机会好好同郑蕴说话了:“如果能回家乡做官就好了。”
穿越过来后,他一直待在彭蠡,觉得那里气候还不错,他前世现代时也是南方人,相比北方,还是更喜欢南面的气候。
“这样的话,家里离得近,阿茂也好照顾些。”其实卫舟对彭蠡最满意的还是气候宜人,夏天穿轻薄的料子,哪怕是长衫也能过,冬天里边不用穿太厚,外边把羽绒一裹就冻不着,比北方可好多了。
郑蕴听了半响才道:“通常来说,我们不会被分到籍贯所在之地为官。”
“为什么?”卫舟先是反射性的一问,后来自己也反应过来了:“怕我们和本地人太熟,处理事情会有所偏袒,甚至行贿受贿?”
卫舟想了想,便道:“也不用到彭蠡,只要是江南道都还好,虽然不会分到籍贯地,但是外乡外省也还是可以吧!毕竟我们是江南人么,对江南环境什么会更了解,工作起来也会更得心应手啊,而且语言方面也方便些。”
郑蕴听着他漫无边际的唠叨着,半响才道:“先生说要带阿茂去书院读书。”
“咦?哪个书院?”卫舟问道。
郑蕴便道:“白鹿国学,先生是书院里的老师。”先生的意思是先把阿茂待在身边教导两年,再把阿茂送入书院。
卫舟呐呐:“这么突然。”阿茂才不到8岁,就要去寄宿学校了!
☆、42
没几日,郑蕴便收到通知,选官至关内道宥州宁朔郡延思县县令,而卫舟么,据闻吏部上官听闻他们乃是结契的兄弟,便不忍他们夫夫分离,于是好心将卫舟一并分到延思,在当地县学做个算学博士。
卫舟半天也没明白这个延思县究竟在哪里,因他是个彻底的南人,对北方地境一概不小,两人得了官职也没立刻启程,先去吏部借了舆图和县志来看。
卫舟才发现,此时大周的领土那是相当的大,最北之地几个都护府都把蒙古给郎阔进来了,以他浅薄的地理知识和单薄的课堂记忆来看,延思处于内蒙边缘位置。
那地方海拔多少?会有高原反应吗?
人果然不能立flag,前几天还说只要能留在南方就行,再不济宁愿去岭南道那毒虫瘴气多的地方,也别去北地,没成想,他们偏偏就被派去了北方,还那么北。
郑蕴思索一番便大致明了,道:“倒是我拖累了你,害你也被牵连去了那地方。”说着便跟他解释,大周以京都和东都为政治中心,有后台的官员大部分会以两个地方为分配中心,而有能干又有后台的则主要分配去江南地带,江南乃鱼米之乡,最是出政绩的地方。
越是边疆地带,与外族相连的地方,如北疆、南挝、西垂,在那里武官才是要职,对文官来说都是发配之地。
郑蕴叹道:“都怪我,没有后台!”
卫舟听了一会,先前还有些灰心叹气,但见郑蕴这个平时有些小装逼的傲气青年都这般没精神,一下子便想起自己身为年长者的责任,立刻安慰郑蕴:“没事,不就是内蒙么,咱不怕,那什么都没有的地方才越容易出政绩呢。”
说着卫舟便绞尽脑汁的想着穿越者前辈们都还做了些什么:“到时候咱们可以养羊,养了羊便能刮羊毛,搓毛线,织毛衣,冬日冷了咱还能盘抗,北方不就是爱吃面食么,咱们开始可能吃不惯,但我记得东北....就是北地其实也有能种大米的地方,种的可好了.....”
怕什么,反正广大穿越者早早就为他们这些后辈们规划好了路线,不论是种田还是官场,是武林还是玄幻,应有尽有,便是穿去国外,他都不怕。
卫舟这厢断断续续的想着、讲着,总算让郑蕴那向下垂的嘴角慢慢的向上弯了。
郑蕴缓和的笑了:“阿弟说不怕,那就不必怕了。”
见他笑了,卫舟更要打叠起精神去想,还有什么是他能做的呢!想着想着便不由自主的跑回房间去看自己的手机。
郑蕴见卫舟走远,这才将目光投向东都最繁华之地,好不容易凭借科考之事拿到了路引,才能到东都走一趟,却什么也没打听出来,难道她人不在东都,而是在京都?
其实郑蕴私心里更怕的是去岭南地带,相对来说,北疆虽然与外族接壤,但因战祸一直也都受重视,其实北方才是更接近政权中心的地方,只有这样他才有更进一步的机会,才有可能找到他姐姐郑芾。
在郑蕴和卫舟拿着文书上任前,还有一段小假期可以先回一趟家乡,或者尽孝或者安排亲眷或者收拾行囊,还是很人性化的。
郑蕴忙着同人联络说拜拜,卫舟也见了自己为数不多的朋友杨文晏杨小郎君。
杨文晏是来跟他炫耀的,好容易工坊里费了许多的料终于整治一块又大又平整的玻璃,他让人磨的光亮剔透的,又按着卫舟的提点,做成镜子。
如今那镜子果然入了国公府老太君的眼,再加上他一番舌灿莲花的奉承,如今老太君已然将他当做最贴心的宝贝,几日没见他就要派人去请他进府,俨然比老太君几个亲孙儿都要受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