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可是事情过去己有一月,现在皇上处置了其他的所有人,只留下汉王殿下和赵王殿下难道不是在保他们吗?”这也是朝廷里部分大臣的看法。
虽然万岁还是在生气,到底还是没有真的处罚。
太子怅然地说道:“父皇从来是个深沉的性格,这件事上,二弟错得太过,三弟又偏帮不明事理,就算是母后还在,这件事也没有回旋的余地。直到现在还没有处理他们,不过是因为……”
不过是还没思考好到底要怎么处置罢了。
可对于朱棣来说,能到现在还在犹豫的处罚,自然没有轻松的……只可能更重,而不可能更轻。
朱高炽不敢去想太深。
太子妃显然有点茫然:“那,汉王尚有缘由,可赵王……”
那赵王殿下,到底还是没做出那种与外敌联通的事情来。
朱高炽叹息着说道:“其实这两件事来,我竟是也不知道父皇到底是哪一件事比较生气。我相信二弟做不出来通敌叛国的事情来,可这件事上他的想法太过出奇,竟然想着从外面引敌而立功,简笪是荒谬!倘若父皇没有治他的大罪,我也是要提请出来的。而三弟……”
说到那昏头搭脑的赵王,朱高炽显然是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说道:“可他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去碰何尚书。”
陛下与何尚书的关系,或许朝野还有不太清楚的,东宫与后宫的联系还算是紧密,有些事情也不算是秘密了。故而太子这么说的时候,太子妃是清楚他在说什么:“父皇是冷静的人,毕竟赵王是他的子嗣,或许……”
朱高煦摇了摇头。
子嗣?
或许子嗣在朱棣看起来确实重要,但是这份重要是延续天下的重要,而不是对他自身的重要。倘若真的是如此,那为何父皇至今都不再踏足后宫,为什么当初要令二弟为他的磨刀石,为何要纵容二弟三弟的脾气恣意?
朱高炽不想去深思,不代表这些事情没有个结论。
万岁是个冷情冷性的人,天底下如今真的能劝得他改变主意的,除非是江山社稷,便只有何子虚一人了。
至今月半,父皇依旧不许何尚书出宫,难道就真的是那么想要把何尚书关起来吗?那倒不是,那更像是不愿意何尚书接触到那些污言秽语,不许他知道外界的风波滔天,不许让朝臣那些谏言被他所知……不然何以工部的折子还需筛过一遍,才能到达何玉轩的手中?
这是爱护,亦或是禁锢。
朱高炽常常在想,这些个事情,何玉轩到底是知道还是不知道……或许是知道的。
太子偶尔想着何子虚那双明亮的眼睛,总觉得很多的事情在他那疲懒的性格看来是无关紧要的。
后世的名声,金银权贵,更甚至是帝王的恩宠,在何玉轩看起来都像是最普通而正常的事情。
朱高炽说:“有些时候,只有合适的人,而父皇,是不会看重血脉的。他们想我救他们,但是这件事,我做不到。”
汉王和赵王怕是已经想尽所有的办法,才会找到东宫来。
但是这件事,东宫不会插手。
做不到。
也不可能去做。
太子亲手给太子妃斟荼,温言细语地说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我有,你有,父皇自当也是有的。”
江山社稷,与何玉轩。
听起来是不是很好听?
千里奔驰后,朱高炽对这个事实再无疑问,也不想去触碰。
太子妃品茗这杯太子亲自给她倒的茶水,抿起的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东宫自当是太子说什么,那就是什么。您不必有后顾之忧。”夫妻二人同心,从来是最喜悦的事情。
复一月。
天凉。
帝削去汉王爵位,贬为庶人。
汉王降等,余生守皇陵。
满朝震惊,议论纷纷。太子袖手于朝堂之下,看着那终于休养而归的何尚书,不禁摇了摇头。
他笑了。
这或许是他从未想过之结局。
却是最好的结局。
(番外三完)
虽然万岁还是在生气,到底还是没有真的处罚。
太子怅然地说道:“父皇从来是个深沉的性格,这件事上,二弟错得太过,三弟又偏帮不明事理,就算是母后还在,这件事也没有回旋的余地。直到现在还没有处理他们,不过是因为……”
不过是还没思考好到底要怎么处置罢了。
可对于朱棣来说,能到现在还在犹豫的处罚,自然没有轻松的……只可能更重,而不可能更轻。
朱高炽不敢去想太深。
太子妃显然有点茫然:“那,汉王尚有缘由,可赵王……”
那赵王殿下,到底还是没做出那种与外敌联通的事情来。
朱高炽叹息着说道:“其实这两件事来,我竟是也不知道父皇到底是哪一件事比较生气。我相信二弟做不出来通敌叛国的事情来,可这件事上他的想法太过出奇,竟然想着从外面引敌而立功,简笪是荒谬!倘若父皇没有治他的大罪,我也是要提请出来的。而三弟……”
说到那昏头搭脑的赵王,朱高炽显然是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说道:“可他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去碰何尚书。”
陛下与何尚书的关系,或许朝野还有不太清楚的,东宫与后宫的联系还算是紧密,有些事情也不算是秘密了。故而太子这么说的时候,太子妃是清楚他在说什么:“父皇是冷静的人,毕竟赵王是他的子嗣,或许……”
朱高煦摇了摇头。
子嗣?
或许子嗣在朱棣看起来确实重要,但是这份重要是延续天下的重要,而不是对他自身的重要。倘若真的是如此,那为何父皇至今都不再踏足后宫,为什么当初要令二弟为他的磨刀石,为何要纵容二弟三弟的脾气恣意?
朱高炽不想去深思,不代表这些事情没有个结论。
万岁是个冷情冷性的人,天底下如今真的能劝得他改变主意的,除非是江山社稷,便只有何子虚一人了。
至今月半,父皇依旧不许何尚书出宫,难道就真的是那么想要把何尚书关起来吗?那倒不是,那更像是不愿意何尚书接触到那些污言秽语,不许他知道外界的风波滔天,不许让朝臣那些谏言被他所知……不然何以工部的折子还需筛过一遍,才能到达何玉轩的手中?
这是爱护,亦或是禁锢。
朱高炽常常在想,这些个事情,何玉轩到底是知道还是不知道……或许是知道的。
太子偶尔想着何子虚那双明亮的眼睛,总觉得很多的事情在他那疲懒的性格看来是无关紧要的。
后世的名声,金银权贵,更甚至是帝王的恩宠,在何玉轩看起来都像是最普通而正常的事情。
朱高炽说:“有些时候,只有合适的人,而父皇,是不会看重血脉的。他们想我救他们,但是这件事,我做不到。”
汉王和赵王怕是已经想尽所有的办法,才会找到东宫来。
但是这件事,东宫不会插手。
做不到。
也不可能去做。
太子亲手给太子妃斟荼,温言细语地说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我有,你有,父皇自当也是有的。”
江山社稷,与何玉轩。
听起来是不是很好听?
千里奔驰后,朱高炽对这个事实再无疑问,也不想去触碰。
太子妃品茗这杯太子亲自给她倒的茶水,抿起的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东宫自当是太子说什么,那就是什么。您不必有后顾之忧。”夫妻二人同心,从来是最喜悦的事情。
复一月。
天凉。
帝削去汉王爵位,贬为庶人。
汉王降等,余生守皇陵。
满朝震惊,议论纷纷。太子袖手于朝堂之下,看着那终于休养而归的何尚书,不禁摇了摇头。
他笑了。
这或许是他从未想过之结局。
却是最好的结局。
(番外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