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棋,朕一人便可护得太傅周全。”赵珚说得霸气,不待秦氏回应,便牵起沈浔衣袖,往御林走去。
秦氏望着君臣二人离去的背影,一阵恍然。只见君臣二人相携,端雅洒脱,举手投足尽显皇家之气。两人虽不言语,却无帝王与臣子间的拘谨,走在一处,竟如此相协,甚至有一种说不出的悦目赏心。
御林是皇家狩猎营地的一小片树林,名“御林”,因着只有皇帝方可入内。这片树林花草郁郁,溪水清清,历代皇帝狩猎,皆爱在林中独坐小憩。
赵珚牵着沈浔,一路静默无言。沈浔亦不动声色,内心寻思,皇帝唤她去往溪边,定是想寻一远离众人之处,与她细言。
皇帝着常服,戴通天冠。赵家女子皆身形颀长,过了新岁,“赵珚”身子又长,戴着冠帽,更显高挑。沈浔官袍未去,双手掩于玄色广袖之下,她一向纤弱,此刻被皇帝牵着衣袖,芊芊身影,娉婷之姿,完全不见了方才大典之上发号施令的威严。
不多时,御林已至。赵珚对值守禁军道:“朕与太傅往林中去,你等在此处守着,无朕旨意,不得擅入。”值守兵士抱拳一礼:“诺!”
赵珚牵着沈浔衣袖,一直都未松手,入了林去。
春日刚至,万木复苏,柳树新芽,桃花满枝。步至溪水旁,赵珚停下脚步。她低下头去,耳畔水声潺潺,只见水面映着几树桃花,亦映着她与沈浔二人面庞。
赵珚盯着水面微微出神,看着自己的脸,真是……既熟悉又陌生。
祐儿……赵珚在心底轻唤。直至今日,回想发生的一切,赵珚仍觉恍然,仿佛做梦一般。这难以置信的骇人异事,竟如此真切地发生在自己身上。
赵珚闭眼,轻轻摇了摇头。
沈浔目光紧随面前之人,“小皇帝”的一举一动尽数落入眼眸,沈浔明白,她要的答案,那个令她震惊无比的答案,此刻就在眼前。自己虽已猜得真相,可当真要面对真相时,沈浔却无法自持,她娇躯轻颤,心跳飞快,分不清究竟是紧张还是激动。
赵珚感觉到手中牵着的衣袖微动,她转过头,目视沈浔,见沈浔面色微微泛白。
赵珚终是鼓足勇气,言道:“太傅方才问朕,朕究竟是何人?”
“嗯……”沈浔这一声“嗯”,尾音已颤。
赵珚放开沈浔衣袖,仔细端详起沈浔面庞,脸上带着无尽温柔。
还记得那一年,沈浔方四岁,头一回随阿母祁安郡主入宫,一袭红罗襦,粉雕玉琢,娇小可人。赵珚目光,瞬间被这位素未谋面的小娘吸引,从此,便再也挪不开眼去,日思夜想,欲时刻伴她身旁,护她一世,爱她一生。此刻,沈浔立于桃树下,那一片桃红,照映着沈浔如玉面庞,是那般真切美好。真应了那句“为见芳林含笑待,遂同温树不言归。”赵珚微笑,忽的俯下身去,双手一揖,道:“孤,乃皇太女赵珚,不知阿妹芳名?”
沈浔脑中“轰”的一声,心跳似是瞬间停滞。
沈浔岂会忘记,这是自己幼时进宫,头一回见得赵珚,赵珚对她说的第一句话。
沈浔顿时情难自抑,那是失而复得的欢沁,是与故人劫后重逢的欣喜,沈浔唇角轻颤,双目溢满泪水,无声地淌落下来。沈浔深深吸了口气,对着赵珚抬袖一礼,开口,已是泣不成声:“吾姓沈,名浔,见过皇太女殿下……”
“阿浔!”见沈浔落泪,赵珚心里一疼,慌忙上前,抬起衣袖替沈浔拭去脸庞泪痕。
这一声久违的“阿浔”,让沈浔再也忍不住,哭出声来。沈浔素来隐忍,即便上一世的赵珚,都从未见沈浔哭成这般。沈浔呜咽,泣道:“珚,是你,真的是你。”
“是我,真的是我,阿浔莫哭。”
赵珚怎舍得沈浔落泪,她用衣袖拭着沈浔面庞,无奈袖口已被沈浔的泪水浸透。
赵珚扶着沈浔在溪边坐下,柔声宽慰。
半晌,沈浔终是缓了过来,渐渐稳了心绪,双目却满是通红,微微肿起。
赵珚见沈浔止住哭泣,不欲她再度落泪,于是逗她道:“阿浔你瞧,你这双目,好似溪边奔走的兔儿一般。”
沈浔闻言,双脸一红,扫了赵珚一眼,美目佯怒。
赵珚轻笑,问道:“朕之身份,阿浔似已知晓?”
沈浔取出袖中木刺,叹道:“那日罚陛下抄书,便是欲取回陛下所书,与木刺比对。”
赵珚恍然,她以为阿浔只熟悉自己成年后的字迹,幼时所书岂能记得,却没料想阿浔竟还留着自己儿时所赠木刺。赵珚心下动容,抬手轻轻抚着木刺:“阿浔何时起的疑心?”
“染毒时,陛下情急,神色举止是那般似曾相识……再回想起除夕夜建章台上,陛下曾言,要说一桩异闻与臣听。臣便起了疑心。”
“阿浔敏锐!”赵珚双目溢满温柔,“朕并非刻意隐瞒,只是……此等异事,怕忽的说出来吓着阿浔。”
“臣知。”
赵珚颔首,依旧抚着木刺,半晌轻道:“如此旧物,未曾想,阿浔竟一直留着。”
赵珚说着,内心欢喜。阿浔留着她的木刺,是不是说明阿浔里亦有她?那么,若将自己悄然藏于心底,一直未有勇气说出的爱意相告,阿浔是不是,会答应接受自己?
想及此,赵珚抬眸,声音轻柔:“阿浔,你可知,朕有一愿,藏于心底,上一世未及同阿浔说。”
秦氏望着君臣二人离去的背影,一阵恍然。只见君臣二人相携,端雅洒脱,举手投足尽显皇家之气。两人虽不言语,却无帝王与臣子间的拘谨,走在一处,竟如此相协,甚至有一种说不出的悦目赏心。
御林是皇家狩猎营地的一小片树林,名“御林”,因着只有皇帝方可入内。这片树林花草郁郁,溪水清清,历代皇帝狩猎,皆爱在林中独坐小憩。
赵珚牵着沈浔,一路静默无言。沈浔亦不动声色,内心寻思,皇帝唤她去往溪边,定是想寻一远离众人之处,与她细言。
皇帝着常服,戴通天冠。赵家女子皆身形颀长,过了新岁,“赵珚”身子又长,戴着冠帽,更显高挑。沈浔官袍未去,双手掩于玄色广袖之下,她一向纤弱,此刻被皇帝牵着衣袖,芊芊身影,娉婷之姿,完全不见了方才大典之上发号施令的威严。
不多时,御林已至。赵珚对值守禁军道:“朕与太傅往林中去,你等在此处守着,无朕旨意,不得擅入。”值守兵士抱拳一礼:“诺!”
赵珚牵着沈浔衣袖,一直都未松手,入了林去。
春日刚至,万木复苏,柳树新芽,桃花满枝。步至溪水旁,赵珚停下脚步。她低下头去,耳畔水声潺潺,只见水面映着几树桃花,亦映着她与沈浔二人面庞。
赵珚盯着水面微微出神,看着自己的脸,真是……既熟悉又陌生。
祐儿……赵珚在心底轻唤。直至今日,回想发生的一切,赵珚仍觉恍然,仿佛做梦一般。这难以置信的骇人异事,竟如此真切地发生在自己身上。
赵珚闭眼,轻轻摇了摇头。
沈浔目光紧随面前之人,“小皇帝”的一举一动尽数落入眼眸,沈浔明白,她要的答案,那个令她震惊无比的答案,此刻就在眼前。自己虽已猜得真相,可当真要面对真相时,沈浔却无法自持,她娇躯轻颤,心跳飞快,分不清究竟是紧张还是激动。
赵珚感觉到手中牵着的衣袖微动,她转过头,目视沈浔,见沈浔面色微微泛白。
赵珚终是鼓足勇气,言道:“太傅方才问朕,朕究竟是何人?”
“嗯……”沈浔这一声“嗯”,尾音已颤。
赵珚放开沈浔衣袖,仔细端详起沈浔面庞,脸上带着无尽温柔。
还记得那一年,沈浔方四岁,头一回随阿母祁安郡主入宫,一袭红罗襦,粉雕玉琢,娇小可人。赵珚目光,瞬间被这位素未谋面的小娘吸引,从此,便再也挪不开眼去,日思夜想,欲时刻伴她身旁,护她一世,爱她一生。此刻,沈浔立于桃树下,那一片桃红,照映着沈浔如玉面庞,是那般真切美好。真应了那句“为见芳林含笑待,遂同温树不言归。”赵珚微笑,忽的俯下身去,双手一揖,道:“孤,乃皇太女赵珚,不知阿妹芳名?”
沈浔脑中“轰”的一声,心跳似是瞬间停滞。
沈浔岂会忘记,这是自己幼时进宫,头一回见得赵珚,赵珚对她说的第一句话。
沈浔顿时情难自抑,那是失而复得的欢沁,是与故人劫后重逢的欣喜,沈浔唇角轻颤,双目溢满泪水,无声地淌落下来。沈浔深深吸了口气,对着赵珚抬袖一礼,开口,已是泣不成声:“吾姓沈,名浔,见过皇太女殿下……”
“阿浔!”见沈浔落泪,赵珚心里一疼,慌忙上前,抬起衣袖替沈浔拭去脸庞泪痕。
这一声久违的“阿浔”,让沈浔再也忍不住,哭出声来。沈浔素来隐忍,即便上一世的赵珚,都从未见沈浔哭成这般。沈浔呜咽,泣道:“珚,是你,真的是你。”
“是我,真的是我,阿浔莫哭。”
赵珚怎舍得沈浔落泪,她用衣袖拭着沈浔面庞,无奈袖口已被沈浔的泪水浸透。
赵珚扶着沈浔在溪边坐下,柔声宽慰。
半晌,沈浔终是缓了过来,渐渐稳了心绪,双目却满是通红,微微肿起。
赵珚见沈浔止住哭泣,不欲她再度落泪,于是逗她道:“阿浔你瞧,你这双目,好似溪边奔走的兔儿一般。”
沈浔闻言,双脸一红,扫了赵珚一眼,美目佯怒。
赵珚轻笑,问道:“朕之身份,阿浔似已知晓?”
沈浔取出袖中木刺,叹道:“那日罚陛下抄书,便是欲取回陛下所书,与木刺比对。”
赵珚恍然,她以为阿浔只熟悉自己成年后的字迹,幼时所书岂能记得,却没料想阿浔竟还留着自己儿时所赠木刺。赵珚心下动容,抬手轻轻抚着木刺:“阿浔何时起的疑心?”
“染毒时,陛下情急,神色举止是那般似曾相识……再回想起除夕夜建章台上,陛下曾言,要说一桩异闻与臣听。臣便起了疑心。”
“阿浔敏锐!”赵珚双目溢满温柔,“朕并非刻意隐瞒,只是……此等异事,怕忽的说出来吓着阿浔。”
“臣知。”
赵珚颔首,依旧抚着木刺,半晌轻道:“如此旧物,未曾想,阿浔竟一直留着。”
赵珚说着,内心欢喜。阿浔留着她的木刺,是不是说明阿浔里亦有她?那么,若将自己悄然藏于心底,一直未有勇气说出的爱意相告,阿浔是不是,会答应接受自己?
想及此,赵珚抬眸,声音轻柔:“阿浔,你可知,朕有一愿,藏于心底,上一世未及同阿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