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一边思考着这个问题。
一直以来,在普尔兰一世身上都存在着很多的迷雾,对于他的诸多事迹,评价往往呈极端的分化。他生而为王,前期的统治堪称暴君,在当时隐隐约约被人怀疑又是一位“疯王”。直到“蔷薇之变”后,普尔兰一世终于展露出他身为蔷薇家族帝王的决断与智慧。但是他在位期间采取的诸多措施,一直因为过于铁血手腕而屡遭诟病。
他的法令一向以绝对不容违背著称,典型的有如科思索亚的封城令,在1432年的封锁海岸线中据统计死于封城令的平民多达近千人。除此之外,他在位期间实施的变革,同样多以强硬手腕推行,“暴君”之名屡屡被冠在他头上。
在人道主义与现实需求两者之间,普尔兰一世永远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时至今日,人们仍然可以为“普尔兰一世到底是不是过于冷酷”争吵上三天三夜。
记者在速记本上记录下一些相关猜测时,神像柱廊已经走到了尽头。
展览厅到了。
在光线柔和的房间里,这一批终于得以公开的信件,被放在密封玻璃柜后展出。博物馆的陈列设计者十分懂得该如何吊人胃口,摆在前面展出的是同一时期的一些书记官和重要参政贵族的信件。
在泛黄的信下面都有标明写信人的姓名,旁边还放了生平简介。
“亲爱的戴里克:
事情变得很糟糕,普尔兰就是个混账东西,他根本不会记得到底是谁帮他打赢了这场战争!为了推行他的重商政策,他已经决心将变革进行到底……议会的《至尊王权法案》给了他太高的权力,我们的处境很不妙。
他似乎已经不满足征兵制和一支扩建的王室军队,他打算将军事权力收归政府……我们还能何去何从呢?骑士的荣耀,骑士的辉煌,他已经决意将这一切扫进废墟了。他甚至忘了,自己原也是位骑士……”
写信人是罗杰,曾经在“蔷薇之变”中投靠新王党,但是在罗格朗北地叛乱中国王原谅了他继续给予他重用,神圣军运动里他同样颇有战功。
看到第一封信的时候,记者立刻明白了今天展出的内容是什么。
十五世纪中后期的那一场大变革。
血腥变革。
这是普尔兰一世统治后期发生的最后一场变革,同时也是他在位以来最冷酷最无情的一场变革。
在历史上,很少有会被直接以“血腥”为名的变革,这一场变革发生在神圣军运动落幕后第二十年,整个罗格朗的旧有骑士制度在变革中土崩瓦解,保守派的血染红了梅茨尔城的王宫大门。
似乎正应了一直以来罗格朗戏剧文化中的一个永恒主题“为王者永无安宁”。
普尔兰一世出生时,罗格朗就因威廉三世病逝而起的内乱里,而在他统治后期,罗格朗因变革又一次引发暴动。这一场内战最终以国王为代表的改革派胜利告终。变革里,罗格朗死去的贵族人数甚至远超神圣军运动中牺牲的人数。
自此,铠甲,骑士,城堡退出历史,领主制成为往事,城堡的军事地位一落千丈。三十六邦国彻底被从罗格朗大地上抹去,只剩下一个彻底统一的大帝国。
血腥变革之后,罗格朗的重商主义得到推行,新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背信弃义,冷血残暴,不择手段……这些形容词就是在这场变革之后,加诸到普尔兰一世身上的。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一场变革,普尔兰一世成为了“中世纪的最后一位君主,新世纪的第一位君主”。
他开启了属于铁与枪的新时代。
第188章 番外
记者没有想到, 今天公开的竟然会是普尔兰一世本人关于血腥变革的私人信件。
如此一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博物馆会在神像柱廊展出《国王与他的城》和《龙与蔷薇》了。历史上, 普尔兰一世有着很多称呼,在今天比较常被人提及的有“世界之王”“荣光共主”, 然而他还有一个并不光彩的称呼——
“背誓者”。
背誓者, 这个称呼与大变革有关。在大变革发生的那年九月,一共有两百七十名罗格朗贵族在蔷薇王宫前的广场断头台上被处死, 其中参与过反抗神圣军战役并立有战功的骑士不下百人。
这个事件, 后来被称为“血色九月”。
血色九月在当时引起了整个骑士世界的轰动。
中世纪是属于骑士的时代, 骑士制度与骑士精神是支配人们思想和心灵的强大伦理观念,是当时整个社会体系中的王冠[1]。甚至可以说,在当时所有国家都属于“骑士王国”。君主与骑士之间, 是一种誓约关系,君主赐予骑士土地,骑士们向君主宣誓效忠。除去圣廷尚未灭亡时, 教皇能够以“绝罚令”解除君主与骑士之间的效忠誓约外,它一般被默认是牢不可破的。
然而, 普尔兰一世背弃了自己在加冕仪式上与贵族们缔结的这种誓约。
他将军事, 封地等权力,逐步从骑士阶层手中收回。单就从道义上而言, 普尔兰一世的这种做法,在当时毫无疑问会遭受谴责。正因为如此,以地方领主为首的旧贵族们联合起来,声讨国王的“背誓”行为。
普尔兰一世强硬地镇压了这场暴动, 牵涉其中的保守派骑士一一被处死。
在血腥变革完成后不久,普尔兰一世
一直以来,在普尔兰一世身上都存在着很多的迷雾,对于他的诸多事迹,评价往往呈极端的分化。他生而为王,前期的统治堪称暴君,在当时隐隐约约被人怀疑又是一位“疯王”。直到“蔷薇之变”后,普尔兰一世终于展露出他身为蔷薇家族帝王的决断与智慧。但是他在位期间采取的诸多措施,一直因为过于铁血手腕而屡遭诟病。
他的法令一向以绝对不容违背著称,典型的有如科思索亚的封城令,在1432年的封锁海岸线中据统计死于封城令的平民多达近千人。除此之外,他在位期间实施的变革,同样多以强硬手腕推行,“暴君”之名屡屡被冠在他头上。
在人道主义与现实需求两者之间,普尔兰一世永远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时至今日,人们仍然可以为“普尔兰一世到底是不是过于冷酷”争吵上三天三夜。
记者在速记本上记录下一些相关猜测时,神像柱廊已经走到了尽头。
展览厅到了。
在光线柔和的房间里,这一批终于得以公开的信件,被放在密封玻璃柜后展出。博物馆的陈列设计者十分懂得该如何吊人胃口,摆在前面展出的是同一时期的一些书记官和重要参政贵族的信件。
在泛黄的信下面都有标明写信人的姓名,旁边还放了生平简介。
“亲爱的戴里克:
事情变得很糟糕,普尔兰就是个混账东西,他根本不会记得到底是谁帮他打赢了这场战争!为了推行他的重商政策,他已经决心将变革进行到底……议会的《至尊王权法案》给了他太高的权力,我们的处境很不妙。
他似乎已经不满足征兵制和一支扩建的王室军队,他打算将军事权力收归政府……我们还能何去何从呢?骑士的荣耀,骑士的辉煌,他已经决意将这一切扫进废墟了。他甚至忘了,自己原也是位骑士……”
写信人是罗杰,曾经在“蔷薇之变”中投靠新王党,但是在罗格朗北地叛乱中国王原谅了他继续给予他重用,神圣军运动里他同样颇有战功。
看到第一封信的时候,记者立刻明白了今天展出的内容是什么。
十五世纪中后期的那一场大变革。
血腥变革。
这是普尔兰一世统治后期发生的最后一场变革,同时也是他在位以来最冷酷最无情的一场变革。
在历史上,很少有会被直接以“血腥”为名的变革,这一场变革发生在神圣军运动落幕后第二十年,整个罗格朗的旧有骑士制度在变革中土崩瓦解,保守派的血染红了梅茨尔城的王宫大门。
似乎正应了一直以来罗格朗戏剧文化中的一个永恒主题“为王者永无安宁”。
普尔兰一世出生时,罗格朗就因威廉三世病逝而起的内乱里,而在他统治后期,罗格朗因变革又一次引发暴动。这一场内战最终以国王为代表的改革派胜利告终。变革里,罗格朗死去的贵族人数甚至远超神圣军运动中牺牲的人数。
自此,铠甲,骑士,城堡退出历史,领主制成为往事,城堡的军事地位一落千丈。三十六邦国彻底被从罗格朗大地上抹去,只剩下一个彻底统一的大帝国。
血腥变革之后,罗格朗的重商主义得到推行,新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背信弃义,冷血残暴,不择手段……这些形容词就是在这场变革之后,加诸到普尔兰一世身上的。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一场变革,普尔兰一世成为了“中世纪的最后一位君主,新世纪的第一位君主”。
他开启了属于铁与枪的新时代。
第188章 番外
记者没有想到, 今天公开的竟然会是普尔兰一世本人关于血腥变革的私人信件。
如此一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博物馆会在神像柱廊展出《国王与他的城》和《龙与蔷薇》了。历史上, 普尔兰一世有着很多称呼,在今天比较常被人提及的有“世界之王”“荣光共主”, 然而他还有一个并不光彩的称呼——
“背誓者”。
背誓者, 这个称呼与大变革有关。在大变革发生的那年九月,一共有两百七十名罗格朗贵族在蔷薇王宫前的广场断头台上被处死, 其中参与过反抗神圣军战役并立有战功的骑士不下百人。
这个事件, 后来被称为“血色九月”。
血色九月在当时引起了整个骑士世界的轰动。
中世纪是属于骑士的时代, 骑士制度与骑士精神是支配人们思想和心灵的强大伦理观念,是当时整个社会体系中的王冠[1]。甚至可以说,在当时所有国家都属于“骑士王国”。君主与骑士之间, 是一种誓约关系,君主赐予骑士土地,骑士们向君主宣誓效忠。除去圣廷尚未灭亡时, 教皇能够以“绝罚令”解除君主与骑士之间的效忠誓约外,它一般被默认是牢不可破的。
然而, 普尔兰一世背弃了自己在加冕仪式上与贵族们缔结的这种誓约。
他将军事, 封地等权力,逐步从骑士阶层手中收回。单就从道义上而言, 普尔兰一世的这种做法,在当时毫无疑问会遭受谴责。正因为如此,以地方领主为首的旧贵族们联合起来,声讨国王的“背誓”行为。
普尔兰一世强硬地镇压了这场暴动, 牵涉其中的保守派骑士一一被处死。
在血腥变革完成后不久,普尔兰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