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也通红的。张二椅自工作后,就再没见过陈阿三了,没想成这一次再见面,竟是在这样的情形下。
他又偷偷瞧了一眼棺材里的陈阿三她娘,上次见到她还是一副神气的样子,现在却僵硬地躺在里面,头朝着南,脸色白得发青。家里人给她换了身新衣裳,到下面的时候能体面点。
接着,马巨福一家子、谭棉花一家子、李大发一家子还有其他的乡亲也都纷纷来参加丧礼了。张二椅不免有些感伤,这画面太熟悉了,当年,自己的爹走的时候也是如此。
时辰到了,便是大殓奠,堂内一片哭嚎。早晚都要哭奠,那声音撕心裂肺,悲怆动天,为的是能把逝者的魂魄给喊回来,再吃一口家常饭也好。
“陈阿三,俺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你,你今天一天都没吃饭了,快回去吃点饭吧。”马巨福晚上的丧席吃到一半,忽然发现陈阿三不在,连忙出门去找她。一路找到了村长家附近的小河边,远远就看到了陈阿三一个人坐在河边草地上,抱着腿哭泣。
“俺吃不下,俺娘走了,以后俺就再也没娘了。”陈阿三不住地哭,背脊不住地颤抖。
“俺知道你难过,俺也不知道怎么办了。”马巨福恨自己无能为她做什么,也想不出怎么安慰她,只能坐在她身旁,陪着她了。
陈阿三擦了擦眼泪,哭着说道:“俺娘就是舍不得花钱,捡这河里的死鱼回家吃,才中毒的。城里的医生说了,俺娘是中毒死的。春婶说,俺娘最近发现河边飘来了死鱼,便天天捡回家。俺前天回来,还看到家里的坛子里存着几条死鱼。”说着话,她便又把脸埋进腿里哭了起来。
马巨福无奈地叹了口气,想用手拍拍她后背安慰她,却又不敢僭越,便只能双手也抱着膝,垂着脑袋直叹气。
“你干嘛一直叹气啊?在俺旁边烦死了。”陈阿三不满地瞅了他一眼,把身子侧向另一边。
“你难过,俺心里也不好受呀。”马巨福丧气地说道。
陈阿三看到他坐在自己的身旁,垂着脑袋,耷拉着肩膀,肚皮格外突兀,高高凸起,几乎要把身上的衬衫给撑破。一下子一阵暖意涌入心田,便瞥了他一眼,说道:“丑死了!”说完,便抱着腿转向了另一侧。
马巨福不知道自己怎么又被骂了,也只能受着,继续闷闷不乐地坐在陈阿三身边,一直陪着她。
丧事结束后,大家也纷纷地回城里去了。
张二椅把岗子沟发生的事都写在了书信里,寄给在远方求学的郝独苗。告诉了郝独苗,陈阿三的娘是如何走的,大家是如何哀悼的,昔日同窗们除了郝独苗,其他都来了。郝独苗也回道:愿陈阿三多节哀,自己未能来,实感愧疚,爹娘已经替自己前去追悼了。随之,这事也就翻篇了。
再后来,张二椅从信中得知了郝独苗现在发展得很好,成为了老师们争抢的优等生。郝独苗也越来越忙,参与了院长的挖掘机升级研发项目,每天都要翻阅大量的书籍文献,每天都穿梭在实验室与图书馆之间,周末还要去工厂实地考察。他有学习创新的天分,也很勤奋努力,学院里想留下他,以后就能留在北京发展了。
郝独苗生活忙碌了起来,回信的频次也少了。以前每周都会寄信给张二椅,后面渐渐地变成两周寄一次,再后来就是一个月寄一次了。
张二椅也能理解,虽然自己有些失落,但是他知道独苗哥有自己的追求与梦想。每天在造纸厂的工作都是机械而单调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是唯一欣慰的就是,每个月底,组长都会喊他去厂里的收寄室取信。他都会飞奔着去收寄室,在装着上百封书信的大箱子里翻找着,直到找到那秀丽颀长的字,和那烙在心里的名字。再心满意足地拿着信飞奔而去。
郝独苗告诉他,自己最近过得很好,学业也顺利,有极大的机会可以留在北京,到时候带着他一起来。还说了自己最近因专业交流而结识了一位美国的朋友,罗伯特先生,这位美国朋友在美国的工厂是个技术员,性格开朗,热情好客。两人经常通过信件往来,交流工作上的事宜,也会交流一些西方文化,开拓了眼界。
张二椅为他而感到高兴,同时,也在羡慕着他的生活可以这般多姿多彩。
第20章
没想成,再后来得到郝独苗的消息,却是他在北京出事了。
这天,郝师傅正在粮食站里忙活,指导着小学徒,忽然就接到了上头的通知,说是儿子在北京犯事了。郝师傅连忙赶到妻子做工的厂里找来郝嫂子,老两口赶紧回家收拾行李,便坐上当日的火车连夜赶去北京了。
郝师傅两口子顶着黑眼圈,在火车上一夜没合眼,按照通知的地址,一路找到了三里屯这边的看守所。一进门,连忙跟警察打了声招呼。值班的警察打着哈气带他们来到了里间的屋子,打开了门房上的铜锁,让他们进去了。
郝师傅一进门就看到了郝独苗正孤零零地坐在黑暗的屋子里,听到动静回头喊了声:“爹、娘,你们来了。”脸上的胡渣都出来了,眼里满是悲伤。
接下来,郝师傅便依照看守所的流程办了保释手续,匆匆地带走了郝独苗。三个人坐着火车回岗子沟了,一路上谁也没说话,郝嫂子直抹眼泪。
原来,郝独苗在书信里跟他的外国朋友罗伯特沟通技术问题的时候,无意间泄露了他们
他又偷偷瞧了一眼棺材里的陈阿三她娘,上次见到她还是一副神气的样子,现在却僵硬地躺在里面,头朝着南,脸色白得发青。家里人给她换了身新衣裳,到下面的时候能体面点。
接着,马巨福一家子、谭棉花一家子、李大发一家子还有其他的乡亲也都纷纷来参加丧礼了。张二椅不免有些感伤,这画面太熟悉了,当年,自己的爹走的时候也是如此。
时辰到了,便是大殓奠,堂内一片哭嚎。早晚都要哭奠,那声音撕心裂肺,悲怆动天,为的是能把逝者的魂魄给喊回来,再吃一口家常饭也好。
“陈阿三,俺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你,你今天一天都没吃饭了,快回去吃点饭吧。”马巨福晚上的丧席吃到一半,忽然发现陈阿三不在,连忙出门去找她。一路找到了村长家附近的小河边,远远就看到了陈阿三一个人坐在河边草地上,抱着腿哭泣。
“俺吃不下,俺娘走了,以后俺就再也没娘了。”陈阿三不住地哭,背脊不住地颤抖。
“俺知道你难过,俺也不知道怎么办了。”马巨福恨自己无能为她做什么,也想不出怎么安慰她,只能坐在她身旁,陪着她了。
陈阿三擦了擦眼泪,哭着说道:“俺娘就是舍不得花钱,捡这河里的死鱼回家吃,才中毒的。城里的医生说了,俺娘是中毒死的。春婶说,俺娘最近发现河边飘来了死鱼,便天天捡回家。俺前天回来,还看到家里的坛子里存着几条死鱼。”说着话,她便又把脸埋进腿里哭了起来。
马巨福无奈地叹了口气,想用手拍拍她后背安慰她,却又不敢僭越,便只能双手也抱着膝,垂着脑袋直叹气。
“你干嘛一直叹气啊?在俺旁边烦死了。”陈阿三不满地瞅了他一眼,把身子侧向另一边。
“你难过,俺心里也不好受呀。”马巨福丧气地说道。
陈阿三看到他坐在自己的身旁,垂着脑袋,耷拉着肩膀,肚皮格外突兀,高高凸起,几乎要把身上的衬衫给撑破。一下子一阵暖意涌入心田,便瞥了他一眼,说道:“丑死了!”说完,便抱着腿转向了另一侧。
马巨福不知道自己怎么又被骂了,也只能受着,继续闷闷不乐地坐在陈阿三身边,一直陪着她。
丧事结束后,大家也纷纷地回城里去了。
张二椅把岗子沟发生的事都写在了书信里,寄给在远方求学的郝独苗。告诉了郝独苗,陈阿三的娘是如何走的,大家是如何哀悼的,昔日同窗们除了郝独苗,其他都来了。郝独苗也回道:愿陈阿三多节哀,自己未能来,实感愧疚,爹娘已经替自己前去追悼了。随之,这事也就翻篇了。
再后来,张二椅从信中得知了郝独苗现在发展得很好,成为了老师们争抢的优等生。郝独苗也越来越忙,参与了院长的挖掘机升级研发项目,每天都要翻阅大量的书籍文献,每天都穿梭在实验室与图书馆之间,周末还要去工厂实地考察。他有学习创新的天分,也很勤奋努力,学院里想留下他,以后就能留在北京发展了。
郝独苗生活忙碌了起来,回信的频次也少了。以前每周都会寄信给张二椅,后面渐渐地变成两周寄一次,再后来就是一个月寄一次了。
张二椅也能理解,虽然自己有些失落,但是他知道独苗哥有自己的追求与梦想。每天在造纸厂的工作都是机械而单调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是唯一欣慰的就是,每个月底,组长都会喊他去厂里的收寄室取信。他都会飞奔着去收寄室,在装着上百封书信的大箱子里翻找着,直到找到那秀丽颀长的字,和那烙在心里的名字。再心满意足地拿着信飞奔而去。
郝独苗告诉他,自己最近过得很好,学业也顺利,有极大的机会可以留在北京,到时候带着他一起来。还说了自己最近因专业交流而结识了一位美国的朋友,罗伯特先生,这位美国朋友在美国的工厂是个技术员,性格开朗,热情好客。两人经常通过信件往来,交流工作上的事宜,也会交流一些西方文化,开拓了眼界。
张二椅为他而感到高兴,同时,也在羡慕着他的生活可以这般多姿多彩。
第20章
没想成,再后来得到郝独苗的消息,却是他在北京出事了。
这天,郝师傅正在粮食站里忙活,指导着小学徒,忽然就接到了上头的通知,说是儿子在北京犯事了。郝师傅连忙赶到妻子做工的厂里找来郝嫂子,老两口赶紧回家收拾行李,便坐上当日的火车连夜赶去北京了。
郝师傅两口子顶着黑眼圈,在火车上一夜没合眼,按照通知的地址,一路找到了三里屯这边的看守所。一进门,连忙跟警察打了声招呼。值班的警察打着哈气带他们来到了里间的屋子,打开了门房上的铜锁,让他们进去了。
郝师傅一进门就看到了郝独苗正孤零零地坐在黑暗的屋子里,听到动静回头喊了声:“爹、娘,你们来了。”脸上的胡渣都出来了,眼里满是悲伤。
接下来,郝师傅便依照看守所的流程办了保释手续,匆匆地带走了郝独苗。三个人坐着火车回岗子沟了,一路上谁也没说话,郝嫂子直抹眼泪。
原来,郝独苗在书信里跟他的外国朋友罗伯特沟通技术问题的时候,无意间泄露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