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54

他手指的方向,微微点头致谢后往山上走去。
  宋余杭拎着东西快步跟上她,腾出了一只手扶了她一把上坡。
  “走哪边?累不累?”
  一下子抛出两个问题来,林厌摇头,微微有些气喘。
  “上山再看吧,刚才那人说什么我也没听懂。”
  她一边说着,一边攀着树枝往上爬。
  还好出发的时候没穿高跟鞋,不然这山估计是上不来的。
  林厌边想着,回头看了一眼宋余杭:“还好,我能坚持,帮你拿一下吧。”
  宋余杭摇头,背了个硕大的旅行包,手里还拎着水果、牛奶等给刘志家的慰问品。
  “不用,这小意思。”
  她也如法炮制,拽住树根,一只手撑了上去,林厌把人扶起来。
  穿梭在山间密林里,两个人俱是有些灰头土脸的,此时此刻却又相视一笑。
  宋余杭和她边走边聊:“你还记不记得,我们去小河村那一次,也是像现在这样爬山。”
  林厌轻睨她一眼,笑容有些凉凉的:“是啊,那时候宋队可占了我不少便宜呢。”
  宋余杭脸一热,摸了摸鼻子。
  “那……那让你占回来。”
  林厌气得嘴一歪,把沿途的树枝拨向她。
  “滚!”
  林厌有时候难得在上面一次,事后总是会被变本加厉讨回来。
  论到记仇,谁又能饶过谁呢。
  宋余杭抬肘挡了一下,见前面又是要爬坡,扶了她一把。
  “不过说到那时候,你,我,方辛,段城,老郑,都在,就算条件艰苦些,现在想来也还蛮有意思的。”
  还记得那晚上山突遇暴雨,一行人包括五里镇派出所的两位民警,都蹲在山坳里围着篝火谈天说地。
  跟着那位老奶奶回家了之后,又帮着她干活,种菜的种菜,施肥的施肥,放羊的放羊,劈柴的劈柴。
  她和宋余杭也是在那里有了第一次肌肤之亲。
  那个时候的她们,大概都没想到后来会发生这么多事。
  不提还好,一提林厌就微微恍了神,唇边笑意多了抹苦涩。
  “是啊,那时候……真好。”
  宋余杭见她失落,快步走上前,停了下来:“来,我走前面探路,你拉住我的衣服,我带着你往上爬。”
  林厌一怔,唇角泛起了一丝弧度,玩心大起,拽住了她的衣角:“驾!”
  无论她对外展露了多少副面孔,有多不近人情,冷血刻薄,可实际上,只有宋余杭知道,三十三岁的林厌,有着一颗玲珑剔透不染尘埃的稚子之心。
  “坐稳了,前方地势平坦,加速前进,向右拐,进入密林……”
  于是三十六岁的宋余杭也一只手隔空打着方向盘,陪她玩起了孩童才会喜欢的游戏。
  两个人分花拂柳,一边打闹一边爬山,很快就到了半山腰。
  这村子着实不大,仅仅只有六户人家,她们拿着照片挨个拜访,很快就找到了位于山坳最里面的刘志家。
  正是早饭时分,凛冬时节,老人穿的分外单薄,露在外面的手冻得通红,正从地上捡起柴火塞进土灶里,灶台上支着一口大铁锅,正冒着热气。
  林厌慢慢走了过去,觉得嗓子眼有些发干:“那个……是刘志家吗?”
  老人抬起头来,两个衣着光鲜亮丽,气度不凡的女人站在茅屋门口。
  他愣了半晌,把人从头扫到脚,也没认出来是谁。
  他家穷,一辈子出过最远的门就是镇上的集市,哪里见过这样的人物。
  老人家磕磕绊绊的,半晌也只吐出了几个单音节:“啊……啊啊……”
  林厌微皱起眉头,观察着他的动作表情:“原来是个哑……”
  宋余杭拉了她一把:“您好,我们是刘志公司的,年关将近,他事情多走不开,托我们来看看您。”
  老人这才好似回过神来,目光又落到了她们手里拎着的东西上,突然把柴火一扔,黝黑的脸上浮出一抹喜悦,一瘸一拐往屋里走去,嘴里啊啊声不断。
  宋余杭掀开帘子,跟着人进去。
  屋里谷物发了霉的味道和长期卧床病人的体味交织在一起,有些刺鼻,里面并没有比外面暖和多少,几乎没什么家具,四处漏风的门窗,不少是拿报纸糊上的,头顶上亮着一盏昏黄的灯泡,结满了蜘蛛网。
  老妇人窝在床上,闷咳了几声,声音是掩不住的喜悦。
  “刘……刘志回来啦?”
  先头烧火的那位老人站在床边,嘴里振振有词,手也忙不迭笔划着。
  妇人看懂了,将目光挪向她们,那狂喜沉淀下来,多了一丝失落,不过眼神是温暖和善的,又有些农村人的朴实和羞缅。
  “坐,坐,你看看这屋里乱的,刘志托人回来也不提前打声招呼……”
  林厌看得出来,她想坐起来,可是埋在被子下面的腿是那样软弱无力,甚至都撑不起个形状。
  “你的腿……”
  妇人笑笑,头发白了一半,脸也不怎么干净,手上还有几道冻疮,那褥子也是薄得可怜。
最`新`沷`怖`网 6j6j6j.康~姆


最`新`沷`怖`网 6j6j6j.℃.〇.Μ
  “嗐,刘志没跟你说吗?早些年他还没出去打工的时候,上山砍柴摔断的。”
  妇人倒是比她乐观,热情地招呼她们。
  “坐,快坐,老头,给倒杯水。”
  老人从外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