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

一只手拿着《催眠术与心理治疗》,示意陈束跟他去书房。
  陈束在周叙背后冲助理摆摆手,赶紧跟着进屋去。
  书房也很简洁。一张背靠落地书柜的实木书桌,对面是一把折叠躺椅,椅子边上支着三脚架,顶上一部数码摄像机,LCD翻盖已经打开了,镜头将躺椅全部录入。
  “这是……”陈束疑惑。
  “催眠体验的标配,舒适的座椅和相机全程记录。”周叙语气平淡地解释,把茶水盘与书本放在书桌上。
  周叙坐在书桌后,陈束环视屋内,也就只有书桌对面的躺椅还能坐人。他有点犹豫,走过去摸着椅子的前端边缘坐下,问:“今天还安排了催眠体验吗?”
  陈束尚且记得周叙上次向他展示催眠术的余威,内心因为对此方面的无知而有些紧张。
  周叙没有任何表示:“不想有就没有。”
  陈束:“……”
  陈束心想,果然还是那个冷面酷哥。
  实际上来之前他就有点担心酷哥到底会不会讲课,毕竟分析两人第一次见面的情形,周叙像是有点不太会聊天?
  “你发来的剧情我已经看过了,学术上讲,完全不可实现。明明从房间A出来,而要让别人以为是从房间B出来,这是记忆异常,属于深度催眠范畴,绝不可能主角一个眼神就能做到。”周叙一副公事公办的口吻,但隐约让人感到来自专家的嘲笑。
  陈束暗暗倒吸了口冷气,又听周叙话锋一转:“不过艺术作品有所加工神化也可以理解。”
  “想要知道催眠是什么样的感受其实很简单,催眠的本质是暗示,而暗示的本质是自我暗示,自我暗示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方说,‘这事儿越想越不对’、‘这孩子越看越不像它爸’,都是在反复强化下逐步形成的自我暗示。”
  陈束没忍住,扑哧一声。
  周叙看着他,眼瞳的颜色很淡:“笑什么?”
  “……周老师还挺幽默的。”陈束识相地闭嘴,端正学习态度。
  周叙或许是不太懂自己幽默在何处,停顿片刻,才继续说:“只有自己的大脑才能支配自己的行为,所以,无论多么高深的催眠术,首先要求施加的暗示能够被受术者接受。即使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谍战剧,也最好不要出现主角靠一个眼神就让敌人饮弹自尽的剧情。”
  陈束诚恳点头表示受教,心中却想:黄导真应该让编剧也一起来听课。
  “暗示发挥作用的机制,分两个步骤,先通过语言或行为使受暗示者产生观念,然后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引起运动。
  这个机制同样可以解释剧本里主角的行为。但是,受过训练的催眠师更懂得语言技巧,我们可以做个小实验体验一下。”
  周叙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直径一厘米左右的金属小球,一端连着细链子。看不出来是干什么用的,或许是催眠学专用道具。
  陈束不由感慨术业有专攻,端起茶杯喝了口水——周叙的手向他的茶杯伸来,两人的动作同时顿住。
  陈束看看周叙骨节分明的手指,又看看自己手中的茶杯:“???”
  周叙食中二指一并,勾了勾。
  陈束立刻会意,双手奉上茶杯。失敬了,没想到是学术道具。
  周叙把自己和陈束的两只茶杯并排放在一起,中间留一道三指宽的缝隙,将拴着链子的金属球递给陈束:“提着链子把球悬在两杯缝隙中央。”
  陈束照做。
  “手肘不能挨住桌子,”周叙提醒他,然后说,“手臂尽量稳住,你会发现小球慢慢开始自己晃动。”
  这个姿势有点费力气,陈束抬了一会儿胳膊就酸了,努力控制住手臂保持稳定。但悬在两个玻璃杯间的金属小球还是随着链条极其轻微地抖动。
  周叙在书桌后平静而笃定地说:“即使你的手不动,金属球的晃动范围也会越来越大,甚至撞击到玻璃杯壁。”
  叮当,轻微的一声,金属挨上玻璃。
  玻璃杯之间留出的缝隙并不算小,陈束有点惊讶链条竟能将手臂的轻微抖动放大到这种程度。
  “你的名字是陈束吗?”周叙问。
  陈束奇怪抬头,见周叙只是盯着玻璃杯间不断晃动的金属球。“我是……”陈束话没说完,周叙竖起手掌,掌心向外制止了他的话头。
  金属球叮当一声挨上右边的玻璃杯。
  “你今年十八岁吗?”周叙又问。
  叮当,这次是左边的玻璃杯。
  “你是唱跳明星吗?”
  左边。
  “你是一个演员吗?”
  右边。
  周叙的目光短暂地离开金属球,移到陈束脸上:“明白了吗?右边的玻璃杯代表问题的答案为是,左边的玻璃杯代表否。现在你也可以对自己提问,金属球会给出最诚实的答案。”
  笔仙一样的流程,陈束又好奇又敬畏,一边努力控制手臂僵直不动,一边问:“十年后我还会住在本市吗?”
  金属球在两杯之间原地画了个圈。
  周叙纠正他:“不要问毫无根据的问题。”
  陈束一时不知道要问什么。
  周叙于是代替他:“你三个月前是否录过一期探案综艺。”
  链条晃动的幅度逐渐变大,金属球轻轻撞击右边玻璃杯。
  陈束看了周叙一眼。
  “录节目的时候,你是否认为孤儿院长是凶手?”
  链条扑簌抖动一瞬,很快又静止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