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7

者们对于赵安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可此时的场景又不同,当时面对会议室内数百人,赵安都能侃侃而谈,然而此时房间中只有寥寥十余人,却让赵安压力倍增,因为他们是真正意义上能够影响国/家决定的人。
  “不错,分析的很不错。”
  坐在中间的长者拍了拍手,屋内其余众人立刻跟着鼓掌。
  这名长者是分管国内经济改革的领导人,他转身对一旁的宋桥教授说道:
  “老宋啊,你的学生很优秀啊,年轻有为啊,比你年轻时候还有干劲!”
  “那也不看看是谁得学生,老徐,今天拖你来听这个专题报告,没错吧。”
  宋桥教授脸上有一丝自豪,打心底里他就把赵安看做自己的学生。和江天华一样都是自己的学生,都是好孩子。
  至于“老徐”则是宋桥教授对于这名领导人的称呼,其实国内和宋桥教授一个级别的学者也还有不少,但他们断然不敢称呼对方为“老徐”,都得尊称一句“徐委”。
  主要因为宋桥教授和徐委当年不仅是大学的同窗,更是上下铺的关系。毕业后一个出仕从政,一个专研学术,两人的关系也一直没淡过。
  从某种角度来说,宋桥教授在学术界、政界拥有超然的地位,与徐委之间矫情也分不开。
  所谓树大招风,宋桥教授平时很少主动拜托徐委帮什么忙。只不过这一次,宋桥教授也算是为赵安破了例。
  在华夏经济学家智囊会议上,赵安的专题报告获得了满堂的喝彩。很多国内的顶级学者都和赵安进行了私下的交流。他们都表示华夏的农业问题的确会影响着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这些学者表示他们之后都会在农业方面做更多的研究,希望能够得到食安的帮助。
  他们所要的帮助并不是金钱,而是能够真切的了解到国内农民的情况,比如赵安手中的各种数据。
  只有足够真实的数据才有可能推断出正确的结果。
  赵安自然不会拒绝,许诺愿意随时提供帮助。赵安甚至在心中思考是否要建立相关的科研基金。
  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在自然科学方面,赵安他们家的三大企业,每年投入科研基金都已经超过千万,但经济社科方面同样需要研究与发展。
  基金的事暂且不谈,赵安的研究能到如此多学者的认可,足以证明其重要性与正确性。
  到这一步来,赵安已经可以尝试推动学界研究,获得政/府注意。
  只不过赵安原本的计划,接下来的事情可能会有一些麻烦。
  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职,赵安的做法在一些人眼中的确已经超出了赵安的本分,如果继续坚持的话,可能会引来很多麻烦。
  赵安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并不准备继续麻烦宋桥教授。
  然而谁知道宋桥教授又一次帮忙赵安组织与政/府高官的交流,更是出面请来了徐委,就在今天这个特殊的场合。
  给这些人做专题报告,赵安怎么可能不紧张?还好赵安并没有任何的失误,实在是这些材料、论文他太熟悉了。
  绝大部分的人赵安都不认识,只有商务部的马局长坐在一群人中的最边上,足以证明这十多人的地位有多么的恐怖。
  “赵安同志,马局长已经把你这两年的材料所作所为都给我看过了。的确很不容易。现在社会公众对于你的行为可能不那么理解,但也不要灰心,我们做实事的就要有那股子实干、谦虚的精神。是功是过日后自然会见分晓。”
  其实有徐委的这句话,赵安基本算是拿到了免死金牌。只要政/府不出面整治食安,食安就能以现在的速度继续扩张。
  无论哪些通常采取什么样的舆论攻势,都无法撼动食安。
  但是赵安做这么多的准备,从来不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或者是为了食安的扩张。他想要的东西更多,所以赵安鼓足勇气说道:
  “徐委,我能等,但是农民们不能等啊。城市化这个现象在我国基本是不可逆的。现在国/家三大产业的结构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不能再让房地产企业压榨其他行业的发展了。”
  而这也是赵安的目的之一。
  十多年后有人回过头来探讨,华夏的房地产为何在2005年之后,开始疯狂增长。
  其中有一种学说便是:当时国内经济繁荣,百姓手中资金充裕,在国内投资、艺术、教育、高新市场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需要一个蓄水池来积蓄这些现金。
  而房地产成为了当时最理想的蓄水池。
  华夏人自古便有安土重迁的情绪,对于房屋、对于家有一种来自于血缘和历史的重视。所以人们也愿意在房地产上投入更多的资金。
  只不过谁也没有想到,房地产逐渐成为了一种投资手段。大量的投资者并不是因为刚需而购买房屋,仅仅是因为它有升值的空间。
  国/家不是没有想过要控制房地产,不过华夏的经济速度太快了。
  就好像一个动物,外面的肌肉越来越发达,但是那里的骨头还不够坚硬,根本没有办法自我医治。
  赵安并不认为自己有一己之力,能够解决这个倾全国之力都未能解决的问题。
  他所关心的只是,在经济泡沫严重、经济结构偏斜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华夏农民的生存条件而已。
  然而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事情,只要努力,它便能够获得成功。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